编辑:
2012-11-08
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知识: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主要内容
根 据
课 标
原 文
和 三
维 目
标 设
定 的
主 要
课 堂
教 学
用 题 1、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那些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肖像和肖像权的含义、侵犯肖像权的主要表现?
4、法律保护公民名誉权
5名誉和名誉权的含义、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6、荣誉、荣誉权的含义:、侵犯荣誉权的主要表现?
8、姓名和姓名权的含义、侵犯姓名权的主要表现?
教 学
重 点
维护人格尊严
教 学
难 点
维护人格尊严
主要教
法学法 列举法、问答法、归纳法等
教 学
准 备 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进程设计
导入新课 典型案例导入
郝女士到药店去买药,没有发现自己要买的药,准备离去时,营业员诬陷她拿了药没付款,并当众搜身,结果什么也美搜到。最后,郝女士所在的城区消协经过调查后,认为消费者反映情况属实。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该超市一次性赔偿消费者交通费、精神损失费共计500元。
思考问题:该药店的营业员的行为是否违法?
教学设计 1、学生自行解决“教学用题1”与“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学生自行作答→全班抽查统一答案。
2、自学讲述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同桌交流答案→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教师补充。
3、讨论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4、5、6”: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4、5、6”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4、点拨交流总结解决“教学用题7、8”: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7、8”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阅读“指点迷津”,总结全文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严,明确了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非法侵犯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板书设计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一、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二、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
三、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
四、法律保护公民的姓名权
补充正文 1、维护人格平等就要维护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
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是不容侵犯的一种人身权利。
(2)、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不容侵犯。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法律保护公民肖像权;
①、肖像和肖像权的含义:
肖像是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照片、雕塑、影像等,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
肖像权指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享有的拥有、制作和使用的权利。
②、侵犯肖像权的主要表现: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故意损毁公民的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都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2)、法律保护公民名誉权
①、名誉和名誉权的含义:
名誉是社会公众对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的评价。
名誉权是指公民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所享有的不受侵犯的权利。
每个公民都是社会中人,其品德、声望、信誉等会受到社会成员的评价,因而公民的名誉或名声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
②、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我国法律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使用暴力或口头、文字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破坏他人名誉、人格的行为,都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3)、法律保护公民荣誉权
①、荣誉、荣誉权的含义:
荣誉是国家、社会或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正面、积极的评价。
荣誉权是公民获得、保持、利用荣誉,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②、侵犯荣誉权的主要表现:
在我为,任何组织、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公民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也不允许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和打击。(非法剥夺公民已经取得的荣誉称号,或进行挖苦、讽刺和打击属于侵犯公民荣誉权)
(4)、法律保护公民姓名权
①、姓名和姓名权的含义:
姓名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是公民固定使用的、使公民个人同第三人区别开来的特定标志。
姓名权是我国每个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任何人都有权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
②、侵犯姓名权的主要表现:
公民的姓名经户籍机关登记后,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一般情况下,姓名权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笔名、艺名等。凡干涉、盗用、滥用、冒用公民姓名的,都构成侵权行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因为自信者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如乐观、好奇、专注等。乐观,使我们对成功充满希望;好奇,促使我们不断奋斗;专注,使我们全力以赴。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忽略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6、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1)看到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增强信心与实力。实力,是支撑信心的最重要支柱。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才能更加自信地克服各种困难。
(3)做自信的中国人。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一课时:蓝天之下,我们和谐相处(上)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和相互帮助。
2、能力:提高交往能力,以尊重和宽容的方式与人交往。
3、知识:懂得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和宽容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和相互帮助。
2、教学难点:交往中宽容的要求。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P78:看图回答问题:
(1)图片①中的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图片②中的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P79:请大家阅读教材上李平的事例,思考问题。
李平对尊重 在团队合作中作用的有关观点,给你了哪些启发?
3、P79: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李大爷的事例,思考下列问题.
(1)尊重像李大爷这样的平凡人,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吗?
(2)我们应怎样对待平凡人、普通人?
4、P80:请大家阅读教材关于图书室的事例。思考问题:如果你正好在里面看书,你会怎么做?
5.P80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关于吴浩的故事,思考问题:
(1)吴浩是怎样处理的,不这样处理会怎么?
(2)当别人伤害了你,你会怎么处理?
6、P80宽容除了要善待他人的不足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7、P81请大家阅教材上关于李教授的故事,思考下面的问题:李教授的幽默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8、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2)、要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应该?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我们同处一个星球,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只有尊重、宽容、帮助,才能使人们心与心靠近,手与手相携;只有求同存异,友善相处,才能共创和谐的生活,让大地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爱。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讨论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图片” 根据图片提问 学生讨论回答。
2、自学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回答问题,
3、解决习题3
具体流程:阅读教材 完成教材要求 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4、引导学生解决问题4、5
具体流程: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完成教材要求 学生参与小品表演 根据小品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讨论交流解决问题6:
具体流程: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教师出示答案。
6、引导学生解决问题7:
具体流程:阅读材料 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7、讨论解决问题8:
具体流程:出示问题 小组交流问题 教师引导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三)总结全课、巩固练习。
具体流程:学生自由发言,谈学习收获 教师总结,出示板书。
六、补充课文正文
1、宽容是有原则的
宽容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因为事情有大小之分。对于重大的事情,特别是与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相关的事情,要分清是非、敌我、不能含糊,要做出明确的决断。对待生活中的“坏人”“恶人”,不能盲目造就。对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需要 区分有意与无意的。
2、宽容除了要善待他人的不足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
能容忍不同的观点
原谅他人对自己的误解
原谅他人对你的伤害
发生纠纷时能主动与他人和解
3、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
(1).若无宽恕,生命将被永无止境的仇恨和抱负所控制。(阿萨吉奥利)
(2).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有限。
(鲁迅)
(3).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欧文)
(4).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襟。 (斯达尔夫人)
(5).忍耐是痛苦的,但他的结果是甜蜜的。 (卢 梭)
(6).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屠格涅夫)
(7).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孔 丘)
(9).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 丘)
(11).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曹 植)
(12).识高则量大。 (程 颢)
(13).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 (程 颐)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二框 《地球村中,我们友好交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目“地球村中,我们友好交往”(上)[P84—P88]。
二、课标原文:
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有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和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多样文化的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四、教学重点:
了解异国风情,体会其它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五、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正确面对这一基本现实。
六、课前准备:
标签:初一政治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