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题(含答案)

编辑:

2016-11-28

二、拓展阅读

墓园里的读书人

毕飞宇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二十四届图书沙龙,我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

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手捧书本的法国人,地铁、街头、公园、咖啡馆、酒店的大堂,一句话,一切可以坐下来的地方。他们捧着书,神情是专注的、忘我的,但同时又是悠闲的、家常的、自足的,像呼吸一样,也可以说,像咀嚼一样。我在中国同样看到过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撇开所谓的“专业知识分子”不说,我们的读书人大多是一些临近高考的孩子,或者说,是一些攻研或攻博的年轻人。在他们阅读的时候,有一个显著的特征,脸上都带上了“最后一搏”的庄严,是总攻,是全力以赴,是迫在眉睫,仿佛赌徒手中最后的一个筹码。等筹码押出去之后,放下图书,立地成佛。

不用不好意思,必须承认,从总体上说,我们的阅读要功利得多。关于图书,我们的汉语有一个最形象的比喻:敲门砖。敲门砖,说得好。砖头是有用,但是,面对“砖头”,我们缺少了一样最简单的东西,那就是日常的感情。

我还记得克罗德•巴彦先生带我去游玩的那个下午,克罗德先生60多岁了,他把我们带到了贝尔拉雪兹公墓。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有阳光,却很冷。公墓非常辽阔,肃穆而又冷清。克罗德先生兴致勃勃,他把我们带到了巴尔扎克的面前,带到了普鲁斯特的面前。克罗德拿着地图,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寻找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名字,那同时也是刻在我们心中的名字。然而,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石头下面那些“不朽的人”,是公墓里头那些活着的人,是那些普通的市民,准确地说,是那些读者。他们坐在公墓的长椅上,安安静静地读他们的书。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他们有70多岁了吧,也许还不止。他们的年纪让他们无限地安详,一句话都没有,他们就坐在很冷的阳光里,戴着手套,一个人的手上拿着一本书,坐得齐齐的,正正的,用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常说的话说,“很乖”“很听话”的样子。我不知道他们是孤寂的还是幸福的。他们在读什么呢?是《长寿秘诀》,还是《怎样安度晚年》?我不知道。我多么想知道。是怎样的一本书让他们如此地安详,如此地幸福?我不知道。

我是一个写书的人,我多么希望在我百年之后有一对年老的夫妇静坐在我的墓前,捧一本书。我希望那本书是我的。我想我会微笑。

9.“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石头下面那些‘不朽的人’”一句中“不朽的人”指谁?

10.法国人读书与大多数中国人读书有什么不同?

11.文末说“我想我会微笑”。请分析“我”微笑的原因。

12.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4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摘自《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