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编辑:

2016-04-21

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字音。A项中的“丧”应读“sāng”,“臭”应读“xiù”。“丧”是多音字,用于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时读“sāng”,如丧礼、丧事;用于丢掉、失去、情绪低落、失意的意思时读“sàng”。“臭”是多音字,指(气味)难闻,与“香”相对时读“chòu”;作为气味的总称时读“xiù”,如无色无臭。C项中的“惘”应读“wǎng”,“处”应读“chǔ”。“处”是多音字,作动词时通常读“chǔ”,如惩处、处理;作名词时通常读

“chù”,如远处、到处。D项中的“蓦”应读“mò”,“潸”应读“shān”。这三项中“惘”常被习惯性误读为“mǎng”,“蓦”常被习惯性误读为“mù”。]

2.A(B项,“端祥”应写为“端详”,“粗制烂造”应写为“粗制滥造”;C项,“震憾”应写为“震撼”,“突如奇来”应写为“突如其来”;D项,“褒砭”应写为“褒贬”,“克尽职守”应写为“恪尽职守”。)

3.C(A项中,“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不能用于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此处属于对象误用;B项中,“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含贬义,此处属于褒贬误用;D项中,“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两个词语的侧重点不同,“心照不宣”更强调明白而“不说出来”;“心领神会”更多地强调“领会、明白”。此处可改为“心照不宣”;C项中,“按图索骥”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此处正确。)

4.A(B项,句子成分残缺,应在“资源”后加“的现象”;C项,主语前后不一致,句子的主语是“《咱们结婚吧》”,“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部分偷换主语;D项,句式杂糅,“包括……”与“由……组成”句式杂糅导致结构混乱。)

5.(1)禅房花木深 (2)居高声自远  (3)雨昏青草湖边过 (4)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前三题为记忆型默写,需要我们在学习时准确背诵,并且不要写错别字。后两题是理解型默写,这就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根据语境深刻理解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6.(1)卷帘大将因打破玻璃盏被贬,在流沙河为妖,后经菩萨劝化,成为唐僧三徒弟。

(2)他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配角。他调解师兄间的矛盾,陪伴、保护师傅,同样为取经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回答第(1)题需要熟悉故事情节,明确沙僧由天将到妖怪再到取经人的前因后果;回答第(2)题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7. (1)储钱罐: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印钞机:指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

(2)运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如何实现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1)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语境去分析加点的词。“储钱罐”原是指人们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储存在一起的容器,在这里比喻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印钞机”原是指印刷钞票的机器,在这里比喻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表达了俞敏洪先生对两种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的不同看法。(2)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入手,“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回答了“大学生如何实现个人价值”这一问题。]

8.不矛盾。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诗人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本题考查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及语境来回答。)

9.“诗眼”是“空”。“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殆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0.(1)熟悉   (2)整天  (3)脸色、神色   (4)连结(本题考查识记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的能力,注意一些词语的古今意义有很大的差别。)

11.赵普性情沉着,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翻译时要体现出主要词语的意思,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2.B(A项中“程门立雪”是写宋代杨时的。C项中“凿壁偷光”是写西汉匡衡的。D项中“闻鸡起舞”是写东晋祖逖的。)

13.(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3)父亲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4)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注意围绕父亲做的事来回答。)

14.“光明使者”一语双关。一指“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二指父亲的行为照出了人们内心的自私与晦暗。(注意“光明使者”的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

15.动作、神态的描写。 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父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体会衬托的作用。第(5)小节通过路人的神态、动作反衬出父亲的热情友善。]

16.告诉人们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结合最后一小节回答。)

17.(示例1)认同。理由如:友情比金钱更重要,钱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钱能测出真假朋友。(示例2)不认同。理由如:人要守信用,不能纵容欠钱不还的不诚信行为,否则会有损社会公德。(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PM2.5是指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给“PM2.5”下定义就是回答出什么是“PM2.5”。读第②段可知本段用设问提出问题,又给出答案。通过比较“TSP”“PM10”“PM2.5”,我们知道“PM2.5”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19.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心脏疾病;使人体产生病变,诱发癌症。(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对“PM2.5”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介绍集中在文章第④段。第一句是总括句;第二句前半部分讲粒径在2.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较小,后半部分就涉及“PM2.5”对人呼吸系统的危害;第三句说“PM2.5”容易引起心脏疾病;第四句说“PM2.5”可以使人体产生病变,诱发癌症。仔细阅读第二句后半部分、第三句、第四句,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就可总结出“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0.逻辑顺序。(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文章按照“引出‘PM2.5’—‘PM2.5’的定义—‘PM2.5’的来源—‘PM2.5’对人体的危害—人类如何应对‘PM2.5’”的顺序层层递进地介绍“PM2.5”,属于典型的逻辑顺序。)

21.(示例)少开汽车,公交出行;植树种草;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焚烧物品;等等。(任写2种即得满分)(可根据“PM2.5”的来源思考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通过第③段可知“PM2.5”的来源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那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就可以是“少开汽车,公交出行;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焚烧物品”;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那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就可以是“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此外,“PM2.5”的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那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就可以是“植树种草”。)

现在是不是感觉威廉希尔app 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的初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相关标签搜索: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七年级期中试卷及答案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有答案) 

2016初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练习题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