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0-31
答:主要从“宽容”、“仗义”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16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选文写了什么事?请概括一下。(2分)
梦中寻师
19、选文中甲处应填 B ;乙处应填 C 。(2分)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0、一般来说,孩子是期盼假期的,为什么“我”会觉得暑假“漫长”?(2分)
业务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希望能够早点见到老师。
21、选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4分)
抒情,议论。 抒发了自己的纯真之情,表现了对蔡老师强烈的思念。
22、“我”转到条件较好的县立学校去读书,为什么说“可惜”?(2分)
因为“我”离开了慈爱、公平、伟大的蔡老师。
23、文中最后一段, “哦,我才醒。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中的“看看那块席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不能。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里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24、对下列句子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是一项是( B )(2分)
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这样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C、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将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换使用,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共1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元方入门不顾 顾:_回头看____ (2) 下车引之 引:_拉_____
(3) 太丘舍去 去:__离开_____ (4)相委而去 委:_丢下、舍弃_____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跟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起出发),中午你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7、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2分)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8、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2分)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29、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2分)
第一种意见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
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
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
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30、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2分)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1、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2分)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3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2分)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
要机智地探询对方 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四)阅读古文,完成8~12题。(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3、《论语》是 儒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 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 大学 》、《 中庸 》、《 孟子 》、合称“四书”。(2分)
34、解释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省: 自我检查,反省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 越过,超过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喜欢,爱好
3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论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认真记忆,肯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能够多考虑当前的事 。
36、文中有很多词句已经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温故而知新 、不亦乐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 四十而惑
37、选文中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请你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2分)
四、作文(共50分)
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爱护你的亲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做好2013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可以辅助你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精品小编预祝您在每次考试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更多小伙伴们浏览了:
标签:语文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