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1-05-23
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7、运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说说探险者为什么选在1月进行南极活动,而不是7月?
参考答案:
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B 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5.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6.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7.南极位于南半球,他们的冬夏季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因此,1月恰好是南极大陆的夏季,是那里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候。只不过由于南极大陆号称“风极”,那儿的风雪一年四季都相当惊人。所以,斯科特他们才会接连遭遇狂风暴雪的袭击。)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 2、入日( ) 3、欲得饮( )
4、河、渭不足( ) 5、北饮大泽( ) 6、弃其杖( )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1、地不满东南(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13、天柱折 ( )
二、翻译下列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问答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答: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追赶 ) 2、入日( 追赶到 ) 3、欲得饮( 喝水 )
4、河、渭不足( 够 ) 5、北饮大泽( 喝 ) 6、弃其杖( 丢弃 )
7、昔者( 从前 )8、怒而触不周山( 碰撞 )9、地维绝( 绳子 )( 断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因此 )( 移动 ) 11、地不满东南( 饱满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积水 )( 归向 ) 13、天柱折 ( 折断 )
二、翻译下列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
三、问答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答: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答: 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饮于河、渭;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答: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
5、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答: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在在与作为。
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标签:语文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