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学详案并相关资料

编辑:

2013-06-23

二、朗读:

1.一读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学生轮读,要求:要做到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字音准确;所谓“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二读课文,读得节奏分明。

学生自由读课文,标记节奏。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一、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6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总共有6册,现已找到4册,其它两册已不知去向。《童趣》等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佚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二、写作背景:

写作本文时作者已46岁,本文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即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文中所记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作者意趣即由此生成。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使他拥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三、文学常识:

《浮生六记》属明清小品一类,同类的还有李渔的《闲情偶记》、张潮的《幽梦影》、余怀的《板桥杂记》、冒襄的《影梅庵忆语》等。实为散文小品,情趣盎然、韵味隽永、文辞简约、篇幅短小。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童稚(zhì)藐小(miǎo)唳(lì)怡然(yí)凹(āo)凸(tū)

蹲(dūn)土砾(lì)壑(hè)庞然(páng)癞(lài)

2.形近字辨析

藐小(miǎo)怡然(yí)拔出(bá)

外貌(mào)饴糖(yí)拨开(bō)

3.多音字辨析

强求(qiǎng)观点(guān)

强强壮(qiáng)观

倔强(jiàng)道观(guàn)

4.词语解释

张目对日:睁开。

余忆童稚时:幼小。

更多精彩推荐: 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 初一 > 语文 > 初一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