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0
19.(2分)已知:如图,E是△ABC的边CA延长线上一点,F是AB上一点,D点在BC的延长线上.试证明∠1<∠2.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2=∠ABC+∠BAC,∠BAC=∠1+∠AEF,从而得证.
解答: 证明:∵∠2=∠ABC+∠BAC,
∴∠2>∠BAC,
∵∠BAC=∠1+∠AEF,
∴∠BAC>∠1,
∴∠1<∠2.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五、作图题(6分)
20.(6分)如图,在△ABC中,∠BAC是钝角,请按下列要求画图.画
(1)∠BAC的平分线AD;
(2)AC边上的中线BE;
(3)AB边上的高CF.
考点: 作图—复杂作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1)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边AB、AC两边分别相交于一点,再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距离的 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点,过这一点与点A作出角平分线AD即可;
(2)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连接BE即可;
(3)以C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BA的延长线于两点,再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间的长度的 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点,然后作出高即可.
解答: 解:(1)如图,AD即为所求作的∠BAC的平分线;(2)如图,BE即为所求作的AC边上的中线;(3)如图,CF即为所求作的AB边上的高.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杂作图,主要有角平分线的作法,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都是基本作图,需熟练掌握.
六、解答题(21题5分)
2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中表示下面各点A(0,3),B(1,﹣3),C(3,﹣5),D(﹣3,﹣5),E(3,5),F(5,7)
(1)A点到原点O的距离是 3 .
(2)将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与点 D 重合.
(3)连接CE,则直线CE与y轴位置关系是 平行 .
(4)点F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 7,5 .
考点: 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 先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描点.
(1)根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A点到原点O的距离;
(2)找到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的点即为所求;
(3)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
(4)点F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等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绝对值.
解答: 解:(1)A点到原点O的距离是3﹣0=3.
(2)将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与点D重合.
(3)连接CE,则直线CE与y轴位置关系是平行.
(4)点F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7,5.
故答案为:3;D;平行;7,5.
点评: 考查了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概念、平移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及坐标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本题是综合题型,但难度不大.
七、解答题(7分)
22.(7分)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甲种货车辆数(辆) 2 5
乙种货车辆数(辆) 3 6
累计运货吨数(吨) 15.5 35
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则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专题: 图表型.
分析: 本题需知道1辆甲种货车,1辆乙种货车一次运货吨数.等量关系为:2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3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15.5;5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6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35.
解答: 解:设甲种货车每辆每次运货x(t),乙种货车每辆每次运货y(t).
则有 ,
解得 .
30×(3x+5y)=30×(3×4+5×2.5)=735(元).
答:货主应付运费735元.
点评: 应根据条件和问题知道应设的未知量是直接未知数还是间接未知数.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2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3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15.5;5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6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35.列出方程组,再求解.
23.(7分)探究:
(1)如图①,∠1+∠2与∠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把图①△ABC沿DE折叠,得到图②,填空:∠1+∠2 = ∠B+∠C(填“>”“<”“=”),当∠A=40°时,∠B+∠C+∠1+∠2= 280° ;
(3)如图③,是由图①的△ABC沿DE折叠得到的,如果∠A=30°,则x+y=360°﹣(∠B+∠C+∠1+∠2)=360°﹣ 300° = 60° ,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为 ∠BDA+∠CEA=2∠A .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是180度可得出,∠1+∠2=∠B+∠C,从而求出当∠A=40°时,∠B+∠C+∠1+∠2=140×2=280°,有以上计算可归纳出一般规律:∠BDA+∠CEA=2∠A.
解答: 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是180°可知:∠1+∠2=180°﹣∠A,∠B+∠C=180°﹣∠A,
∴∠1+∠2=∠B+∠C;(2)∵∠1+∠2+∠BDE+∠CED=∠B+∠C+∠BDE+∠CED=360°,
∴∠1+∠2=∠B+∠C;
当∠A=40°时,∠B+∠C+∠1+∠2=140×2=280°;(3)如果∠A=30°,则x+y=360°﹣(∠B+∠C+∠1+∠2)=360°﹣300°=60°,
所以∠BDA+∠CEA与∠A的关系为:∠BDA+∠CEA=2∠A.
点评: 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和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定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
由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这篇初一(七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您!
相关推荐:
标签:数学暑假作业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