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8-01-30
植物想要健康生长,有一些物质是不可或缺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呢?今天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重点,希望对大家期末备考有帮助!
知识点
一、植物与水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绿色植物与其他生物一样,生活需要水,其原因是:
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水分充足时植物才能保持直立的形态,叶片才能舒张,有利于光合作用。
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需要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④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土壤中的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根吸收的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到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各个器官。
⑤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成幼苗。
⑥生命活动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而它的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细胞中的含水量相对增多,则代谢越旺盛,可见植物体内的含水量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从上面可得出下列结论:植物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没有水,说明活动就将停止,生命也就会终结。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因此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沙漠、草原和森林的植物有所不同,起重要作用的是水。
①长白山森林因为有充足的水分,它的植物种类多,有草本,有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
②锡林郭勒草原因为干旱、少水,因此植物以草类为主,很少有灌木,根本没有高大的乔木,因为高大的乔木需水多。
③沙漠干旱,不下雨的地方(特干旱)没有植物的生长,而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则是有水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沙漠绿洲”。
又如苔藓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可见水对植物的分布是多么的重要。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水分被吸收的部位:根。
根是绿色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根尖的四个部分中,伸长区和成熟区具有吸收作用,其中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有许多根毛,根毛能增大吸收面积,表现出了根毛的构造与根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水分的运输途径
①根吸水的条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②运输途径:根吸收的水分木质部导管植物体各处
3.植物茎的结构
①导管:位于木质部中,由许多长形、管状细胞组成的中空管道,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②筛管:位于韧皮部中,由叶向植物体各处运输有机物(由上而下)。
③形成层: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能不断分裂地细胞。木本植物有形成层,其茎可以逐年加粗;草等无形成层,植物茎不可无限加粗。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①蒸腾作用:使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②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肉气孔大气。散失的水分约占整个植物吸收水分总量的99%以上。
③蒸腾作用的意义:
a.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吸收、运输水分的动力。
b.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
c.蒸腾作用降低了叶片的温度。
2.绿色植物参加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没有绿色植物的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将无法正常进行。
①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
②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3.叶片的结构(如下图)
①表皮:表皮分上、下表皮(上表皮颜色较深,下表皮颜色较浅,因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叶绿体较多),有由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一般情况下,上表皮的气孔少于下表皮的气孔。
②叶肉:是叶片最主要的部分,内含有丰富的叶绿体。
③叶脉:分布在叶肉组织中,内有输导组织,同茎中输导组织连通。
课后习题
1、要使马钤薯和甘薯高产应当注意使用哪种无机盐( )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硼无机盐
答案:C
解析:含氮的无机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缺乏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含磷的无机盐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缺乏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含钾的无机盐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缺乏时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种植马铃薯和甘薯等含淀粉量高的作物时要多施钾肥.
2、下列哪种植物需要较多含氮的无机盐( )
A. 马钤薯 B.花生 C.青菜 D.小麦
答案:C
解析: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青菜需要的是叶,因此要促进营养生长即叶的生长,因此需要较多含氮无机盐;花生、小麦是需要果实种子的,因此要促进多开花结果,因此应多用含磷的无机盐;马铃薯内含有较多的淀粉,因此要促进淀粉的形成,因此应多用含钾的无机盐.
3、下列哪项不是含磷的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A.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开花 B.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C.促进果实的提早成熟 D.促进种子的提早成熟
答案:A
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重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最后的时间复习备考,预祝大家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标签:生物知识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