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编辑:sx_liuwy

2012-11-12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辽、宋、西夏使三个并立的政权,能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功绩。

2、清楚了辽西夏与北宋和战带来和平局面,同时双方互市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3、发现辽西夏“以汉制汉”加快了民族之间融合的道理。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 消除了民族矛盾 D 加速了北宋灭亡

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3、五代后期,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贡献的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北周武帝 D.后周世宗

4、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 )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 B守内虚外 C分兵把守 D虚内守外

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

A后周 辽 B蒙古国 西夏 C辽 西夏 D南宋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完成7-8题

7、反映的是北宋与( )关系

A西夏 B辽 C女真 D南宋

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9、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10、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二、课堂回顾

16、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请回答:

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17、 问答题

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如何在碰撞中融合的吗?

三、课堂延伸

1、《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说明

2、、“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3、连线题

契丹 元昊 西夏 兴庆

党项 阿保机 辽 上京

4、 北宋东京图反映了什么?

5、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向辽国交纳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说,澶渊之盟有它的历史条件,它结束了两国多年的战争,增进了两国的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讨论: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金灭北宋后,南宋抗金斗争遏制了金的掠夺,保持了稳定。

2、了解金吸收汉制,改革旧俗,女真与汉族进一步融合

3、学习并知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比如岳飞)。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2、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3、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

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隋唐

4、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宋 ②契丹 ③西夏 ④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5、岳飞抗金取得的重大胜利有( )

①东京保卫战 ②收复建康 ③郾城之城 ④黄天荡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有关阿骨打事迹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12世纪初,起兵抗辽,取得胜利B.1115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C.金朝建立初年,创制了女真文字D.1115年领兵俘天祚帝,灭辽朝

7、1141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②蒙古③大理④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北宋发生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金     ④宋徽宗把帝位传给宋钦宗

⑤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去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④③⑤②① D②①④③⑤

9、金朝改革旧俗根本原因是(  )

A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与管理B金旧俗已不适用,应当完全抛弃

C金统治者认识到旧俗的弊端       D百姓开始反对旧俗

10、下列不是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内容的是(  )

A南迁至中原地区  B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

C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D仿照南宋改革官制

二、课堂回顾

18、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字金牌,飞愤惋泣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卷365

回答:

①秦桧“乞令班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②文中“十年之功”是指什么?

③岳飞班师回朝后结果怎样?

④假如你是岳飞你会班师回朝么?为什么?

19、 问答题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l)这句话是谁说的?(2)秦桧为什么以“莫须有”的谋反罪杀害他?

三、课堂延伸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笑,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十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阅读请回答

1、长久以来,岳飞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人们的称颂和尊敬,岳飞抗金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家认为该如何评价岳飞呢?他是不是一位民族英雄呢?

2、 岳飞有没有实现《满江红》中的愿望?为什么?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 )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2、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4、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

5、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 )

① 福州②广州③泉州④明州⑤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哪个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 ( )

A.东京 B.杭州 C.广州 D.景德镇

7、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8、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

9、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后期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前期

二、课堂回顾

20、 问答题

市舶司: 沿自唐的市舶使制,宋代的市舶司主要有三项职责:

21、 问答题

你能回顾历史,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么?

三、课堂延伸

看宋代耕获图(故宫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画册》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描绘《耕获图》画面上情景。2、这《耕获图》有何价值?

3、 放大镜

人一牛比一人两牛节省了一牛。为什么能节省一牛呢?关键在哪?

4、 宋代水稻生产规模大是什么原因呢?

5、 挖掘《耕获图》蕴含的主要信息,找出南方农业得到发展的几个原因。

6、占城稻是籼稻,你吃过没有,好吃么?不好吃,为什么地主还要大量生产?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2、通过对有关史料分析,了解了宋代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3、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工商业者的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允许做官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唐朝  B.宋朝 C.隋朝   D.明朝

2、宋朝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 )

A.马球   B.赛马 C.蹴鞠   D.秋千

3、下列有关农民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宋代自耕农、佃农劳动者的身份有所提高。

B、 大部分农民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农,另一部分是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

C、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佃户为生。

D、 佃农与地主之间以租佃契约形式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4、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原因,下列不正确是( )

A、 多数农民不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B、 雕版印刷的普及 C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

D、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5、下面有关宋代民间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

A、 宋代百姓最重视的节日是 元旦、寒食、端午三大节日。

B、 在农闲和节日期间,乡村人可以看戏、舞龙船、听书、游乐等。

C、 寒食节有称“禁烟节”前后两天家家户户停止烟火,只吃冷食。

D、 寒食的最后一天为重阳节,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扫墓祭祖。

6、宋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你知道城市居民主体是谁么?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 市民中的官僚、商人、雇工成为城市主体。

B、 宋朝政府将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单独管理,他们是城市主体。

C、 居住在城市非农业人户成为城市主体。

D、 知识分子和雇工成为城市主体。

学校组织同学去杭州的《宋城》参观,到了宋城的娱乐场所瓦舍,以回答7-9题

7、小佳同学能看到哪些娱乐节目( )

①傀儡戏 ②滑稽戏 ③影戏 ④杂技 ⑤说唱和歌舞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小佳能不能听到的英雄人物故事是(  )

A、杨家将 B 岳飞 C 韩世忠 D戚继光

9、小佳正好看到有场流行运动项目蹴鞠在进行,下列描写不正确是(  )

A、两大蹴鞠团体在对抗赛:“圆社”和“齐云社”。

B、类似今天的足球运动,球用布匹缝制而成。

C、分为有球门和无球门两种,现在看的是有球门种。

D、在场围观有百姓,官僚,和皇室成员。

10、有关宋代传递信息的“邸报”与“新闻”不正确是(  )

A、宋朝派人编辑的邸报夺是印刷品,印数很大,类似今天的报纸。

B、邸报编辑都是政府官吏,发行要通过朝廷要员审定,涉及朝廷机密。

C、编辑邸报官吏私下印刷“小报”,刊登“传闻”,因此致富。

D、宋朝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发行,为了逃避,发行者更名为“新闻”暗中发行。

二、课堂回顾

材料分析

故事A:话说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中年丧妻,膝下无子,却有四个女儿,四个女儿都出了门子。这天,是老员外的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老员外说:“我老了,打算把家产卖了,你们哪个孝顺,愿意招我,我就去跟你们哪一个过。”四个女婿听了,都争着要老员外去。老员外说:“你们也别争了,从大女婿开始,以桌上的酒菜为题,说几句话,我听着哪个说的顺耳,我就跟哪个去。”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老员外听了很高兴,二女婿不服,打断他的话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

请同学们对这四个女婿的身份,按顺序每个人用一个字表示出来。那么,老员外到底喜欢哪个女婿呢? 说一说老员外为什么喜欢大女婿?

故事B:老员外喜欢大女婿,二女婿不服气,说:“爹,吃完饭,先接你老到俺们城外赵家庄住几天,你老看俺乡村好,你老就住,你老看俺乡村不好,你老就走,咋样?”这里咱们按下不表,单说日月穿梭,光阴如箭,转眼到了年底:老员外和众人要向二女婿告辞,回家过年,二女婿死活不答应,非要大伙在赵家庄过年。大年初一运天早上,老员外和众人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门外到处在放炮,二女婿正站在门口帖对联,边大声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边向爹拜年。

故事反映了农村哪些风俗习惯?

故事C:老员外听罢,笑着说“这乡下过年果然很热闹。” 二女婿插嘴说:“老员外,你老要住到五月单五,七月初七……还有热闹可看呢!”老员外问二女婿怎么个热闹法。同学们,谁能替二女婿回答这个问题呢?

故事D:老员外打算在赵家庄长住下去,可其他三个女婿就是不答应,非要老员外跟他们到都城临安住些日子再做决定,老员外拗不过这三个人,只好跟着他们到了临安。到了临安一看,果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不同凡响。要说那临安有什么热闹?

三、课堂延伸

搜集有关古代蹴鞠运动的历史记载和图片资料,或者文学作品中对蹴鞠运动的描写。然后编辑和整理成一期历史专刊《古代足球——蹴鞠》。比比看谁找的资料多,谁编写的材料更精彩。现在就开始吧!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能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

3、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学习,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态度;学习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感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的是( )

① 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交通发达  C.对外开放 D.国家统一

3、元朝时创立(现在仍在实行)的对全国有效统治的制度是( )

A 行省制度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 分封制

4、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 鲜卑族 B 女真族 C 满族 D 回族

5、元朝时,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理藩院  D.澎湖巡检司

6、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的名称是 ( )

A 流求 B 琉球 C 夷州 D 澎湖

7、"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句话是谁说的( )

A 唐太宗 B 元世祖 C 宋太宗 D 宋神宗

8、.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

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 C.西藏 D.岭北

9、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

C.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

10、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

A.辽阳省 B.岭北省 C.吉林省 D.黑龙江省

二、课堂回顾

22、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40

请回答:

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23、 问答题

忽必烈改制实行和伟大意义?

三、课堂延伸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流放蒙古→蒙古政权的发展壮大

1. 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2. 蒙古政权是在哪一年由谁建立的?他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3. 成吉思汗为蒙古政权的发展壮大采取了哪些措施?

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进行的战争性质及影响。

4. 你能评价成吉思汗么?

2、挑战一百零一

忽必烈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引起不少蒙古贵族的非议,曾有宗室质问他:“我朝旧的传统制度与汉法不同,你现在久居汉地,建都立城,各种制度全部采用汉法,是出自什么动机呢?”他们认为改变蒙古人的传统制度和生活习俗,采用被征服民族的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就是对成吉思汗的背叛,就不配做蒙古国的君主。

请你代忽必烈写一篇短文,做出合理的解释。

3、历史游戏:「江山如此多灾」

各位读者是否做好了准备的功夫呢?预备好,一、二、三,测试开始......

(一)元代统治的背景

南宋末年,蒙古人攻打汉,究竟鹿死谁手,我们先看看以下三个回合的实力大测试:

测试一 :人口

蒙古人: 汉人:

第一个回合, 胜出。

测试二:文化水平

蒙古人: 汉人:

第二个回合, 胜出。

测试三:军力

蒙古人: 汉人:

第三个回合, 胜出。

经过上述三个回合的大测试后,理应是 胜出,不过,蒙古人最后郄将汉人打败,并且夺得了统治大奖。

你认为赛果合理吗? 蒙古人凭着甚么能打败汉人?

(二)元代统治政策

以武力夺得了统治大奖的蒙古人,面对着实力强大的汉人,如何管治呢?

1. 图中握着槌子的手是谁的?2. 图中那个槌子代表了甚么政策?3. 图中在那此槌子下的代表谁?4. 假如你是槌子下的人,你认为有何方法可以令自己继续生存?

(三)在下列的梯级中,请为每一级的站立者填上其代表种族。

1. 假如你是站立于第四级的种族,你有何感受?

2. 你认为有甚么方法可以由第四级攀上第一级?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毕生发明活字印刷、其优点及传播;了解指南针、火药的改进、应用及传播;了解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及对棉纺织业的贡献。

2、培养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把自己的结论表达出来的能力,借助现代化手段学习的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 下面不是活字印刷的优点是( )

A、重复使用 B 保存方便 C 节省费用 D 不会出错

2、 南宋时,指南针经由( )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A、阿拉伯人 B 印度人 C 埃及人 D 犹太人

3、元朝棉纺织业最兴盛的地区是( )

A.松江地区  B. 太湖流域 C.苏杭一带  D.四川地区

4、德国人古腾堡致力于活字印刷术的研究,1456年用这种方法印制了《圣经》,请问,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毕昇晚了400多年,那么毕昇生活于公元 ( )

A.9世纪 B.10世纪 C.11世纪 D.12世纪

5、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二、课堂回顾

24、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下的最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②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2、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提花,各有其法。……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未几,妪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又为立祠,岁时享之。

——引自《辍耕录》

请回答:

①黄道婆是何时、何地人?②她的技术从何而来?

③从上述材料中看,她有哪些成就?

三、课堂延伸

1、优秀“小毕昇”

( ),( )和( )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 ---英国近代科学家 培根

( )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英国学者 德克.卜克

2、纺织天地

A、你为什么喜欢穿棉布料的衣服?你们知道是谁使棉布制品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吗?

答:我们都很喜欢穿棉布料的衣服,因为它舒适、柔软、透气性好。黄道婆

B、(1)黄道婆颇具传奇色彩的生平。(突出她的 )

(2)从哪些方面改进棉纺织技术。(突出它的 )

改进纺织工具:

提高生产技术:

(3)黄道婆的贡献:

3、读历史故事,完成填空

宋朝一名印刷工匠 ,自创 ,声称比当时普遍使用的 ,更 。他是以胶泥为材料,刻出一个个单字,作为组成一面活字版的基本组成单位。由于这些单字可以自由排成不同内容的版模,所以这些单字又称为“ ”,其排出来的版模又称为 。他在1046年4月,在北宋首都 (今河南省开封市)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他的这项发明。

他说:“眼下咱们所使用的雕版印刷,用完一次,就得把原版扔掉;而我这泥版中的印章可以 ,可供下次使用,比起雕版印刷更节省 。”

记者较后赶往1088年的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走访中国著名科学评论家、 作者沈括,请他就胶泥活字印刷的原理,给予公平客观的评论。

沈括在回顾中国印刷术的发展时指出,雕版印刷术到了 已近完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更被用来大量印制 。这种印刷术的发展到了 ,水平更上一层楼,所印制的图书,十分精美。

对于胶泥活字的市场前景,沈括认为,这项发明虽在某方面较雕版印刷优越,但在实际运用上也有些困难。首先是 太多,总数约在6万个以上,要制作这么多的活字,本身就是一项艰巨工作。北宋政府所指定的印刷厂虽有这样的财力,但中国自汉朝以来就有“ ”的倾向,要让政府注意到胶泥活字所带来的技术突破,十分不易。

毕昇的发明在后世得到高度的评价。共产主义理论家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博士在受访时说:“ 的发明,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对印刷术的历史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中国科技史》作者 (Joseph Needham)教授认为,中国人的许多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但人们不能认为后来欧洲所应用的东西,都是从较早的中国人实践中得来的。不过这些发明都有一共同点,就是它们在中国应用的时期,确实早于世界其他地方。

来到1046年初春的北宋京城汴梁,向西北步行进城寻访毕昇。

位于宫城西南面的大相国寺桥两岸,印书店铺林立。北宋由于 ,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官方、民间和私人都积极刻印 ,使书籍刻印事业空前繁荣。

我找到毕昇,向他道明访谈意愿,但从他眼里依然可以看出对我服饰奇特的疑惑。谈到胶泥活字相对雕版印刷的优点,毕昇自认有三点:“一、胶泥柔韧,比起坚硬的枣木容易雕刻,而且 。二、活字用则排版,不用则撤版;发现错字,即 ,而且平时储藏 ,没有 。三、使用两副或多副版印刷,节省时间人工,成书速度大大加快。”

看他这套胶泥活字的原理,与新加坡华文报章印刷作业方式,可谓一脉相承。我看得心头发热,刹那间陷入“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时空交错,便问他是否会向官府申请活字印刷的专利权。

毕昇笑道:“专利?何谓专利?公子真会说笑,就我这手艺,如有哪位老东主看得起,愿意用它来印书,我还求之不得呢!怎敢拿去与人讨价还价。”

他说,宋朝的社会价值观是“重道轻艺”,万般皆下品, 。我原本要替他召开新技术说明会,但这位自认身分卑微的工匠却死活不答应,只好作罢。

相关推荐: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测试题

更多初一历史试题,请关注威廉希尔app    

标签:历史试卷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