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编辑:sx_bij

2013-06-25

1、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受封者必须接受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3、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二、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开始变法。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什内的各家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其他人家必须告发,如隐瞒不告,以相同罪名处罚

2、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3、奖励军功。按照军功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没有爵位(对旧贵族打击最大)

4、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徒弟私有制。

5、推行县制。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权,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大)

6、统一度量衡。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启示: ①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③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三、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

一、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废分封,立郡县。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协助皇帝

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推行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

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

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的职务是管理人民,征收赋税,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这就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

2.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车辆形制;统—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

4.为防御匈奴,修万里长城;

5、焚书坑儒。

三、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大一统的新局面,此后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主张,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二. 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要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则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三. 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刺史虽然官品很低,却可以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可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

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措施,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的强大,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五、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439年,鲜卑族拓拔部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

1、迁都洛阳。

2、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孝文帝将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元,自己改名为元宏,带头去汉族女子为妻,讲女儿嫁给汉族人。

3. 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七、科举制

1.创立: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清末(1905年)废除。

2.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3.内容: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测考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相对容易。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4.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创造精神。

八、唐朝的开放与对外交流

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出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2、鉴真东渡:唐朝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后定居日本奈良,至今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鉴真的坐像。

3、玄装西行:玄奘又称三藏法师,到天竺(印度)求取佛经。著《大唐西域记》。

注:①遣唐使表明唐朝向周边国家开放,让别人来学习。②鉴真东渡表明唐朝主动东去传播佛教文化。③玄奘西行表明唐朝学习外来文化。都属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体现了唐朝的开放。另外,唐都长安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科举制是一种内部的政治上的开放,也都能体现唐朝的开放。

九、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北方)移到长江流域(南方)。

2.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是北方的两倍。“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这两点是经济重心南移重要证明。

十、宋代的社会生活

(一)士农工商

1、宋代统治阶层包括皇室、官僚、地主。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尊重,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可以做官。

2、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佃户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

3、宋代大部分官营、私营的手工业坊都使用工匠,作坊主按契约支付工匠工钱,工匠身份相对自由。

4、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纳商税,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可以做官。

(二)乡村生活

1、宋代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

2、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日是:元旦(春节)、寒食、冬至。

(三)城市风貌

1、宋代城镇很多,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2、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编订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3、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4、《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开封市)的社会生活和习俗风情。

十一、郑和下西洋

1、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政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2、郑和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被废止。

5、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十二、明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1、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倭寇危害严重。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戚继光年少时的壮志。

2、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3、雅克萨反击战

清朝时期,沙俄强占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皇帝两次带兵击败沙俄,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

十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一)西藏地区

1、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封号;唐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2、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一起共同管理西藏。后来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进一步加强,凡西藏的官吏任命,行政、财政、军事及涉外事务等权力均归驻藏大臣。

3、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

4、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二)新疆地区

1、康熙帝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

2、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维吾尔族),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后设伊犁将军进行管理。

十四、伟大建筑

1、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长城

战国时已开始修建,秦始皇将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向北拓展。明朝时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修筑明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特点:工程坚固,形制结构合理——重点设防地段多用砖石砌筑,內填泥土石块;在战略要地加修双城乃至多道城墙,在沿线险要处构筑空心敌台,既能“内卫战卒”,又可发炮射箭,大大提高了长城体系的整体防御功能。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3、隋朝大运河

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隋炀帝用六年时间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大运河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至今仍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4、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5、北京故宫

北京城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旧称紫禁城(明清两朝的皇宫),今称故宫。故宫中,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各成一体,遥相呼应,整个布局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体现了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派和博大精深,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十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受封为龙亭侯,他改进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后来,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

2、印刷术:唐初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北宋毕异发活字印刷术明,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3、火药: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唐初孙思邈《丹经》最早记录下火药配方,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代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4、指南针:也叫罗盘针,宋代发明。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十六、百家争鸣

(一)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2、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仁”德的人,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随波逐流;“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3、孔子是伟大教育家。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孔子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4、孔子的学生3000多人,比较著名的有72人,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二)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儒家 孟轲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庄周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十七、《史记》和《资治通鉴》

1、《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2、《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历代朝政兴衰得失。

1、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一项是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赐给亲族、功臣,并封侯

B.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带兵随从周王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 诸侯要按受封土地数量向周王纳税

2、某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赢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秦国主要依靠赢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赢政

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A.废除丞相 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皇帝制度

6、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7、汉武帝统治时期,进一步巩固统一,实现了大一统,为此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③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派刺史监督地方官员 ④派遣张骞通西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

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④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由右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印度取经

10、下列不属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削弱封国势力 C.强化监察制度 D.统一度量衡

1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12、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个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 孝文帝

13、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14、如果把“丝绸之路”、“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放在一起,请你为他们取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弘扬佛法 B.中日交往 C.中外交流 D. 民族融合

15、宋代的社会生活气象万千。假如你生活在北宋都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元旦节“守岁” B用“交子”购物

C在“瓦舍”里购物娱乐 D经商的朋友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16、“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应该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17、“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康熙帝 D.张骞

18、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1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①玄奘历尽艰险,从天竺取回佛经。②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戚继光消灭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平定大小金川叛乱 B设置驻藏大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实行改土归流

21、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隋唐时期 ②由李春主持建造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A. 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22、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因是

A.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B.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3、据《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变革的是①奖励耕织 ②废除贵族世袭特权③建立

县制 ④实行编户连坐: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秦始皇是颇多争议的人物,从中华民族的发展角度来看,他的最大贡献是:

A.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 B.命丞相李斯统一文字 C.修筑万里长城 D.建立统一王朝

26、“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27、秦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36个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官员。这些官员

A.拥有封地 B.负责地方政务 C.对丞相负责 D.官职世袭而来

28、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在崇文抑武的国策背景下,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是

A.伎(艺)人 B.军人 C.商人 D.士人

29、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30、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出使西域归来 C.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D.东渡日本成功

31、近年在汉堡发现了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书的前言写着:“这位思想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被赞誉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32、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33、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体例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是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34、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继位的惠文王下令处死,但新法仍继续实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支持变法 B.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拥护 D.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35、从长城的建筑设计看,体现其最初建造目的的是

A.在沿线险要处构筑空心台、烽火台 B.阻断中原与北方民族的经济往来

C.城墙内部石刻图案精雕细琢 D.尽可能融合当地自然环境

36、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首创的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37、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 “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