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地理第五单元综合复习题(附解析)

编辑:

2015-04-25

16.(201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长江沿江地带以钢铁、轻纺为主的工业基地,其中心城市是(  )

A.南京  B.武汉  C.攀枝花  D.宜昌

(2012年广东省卷)据人民网2012年5月18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缺水形势异常严峻。请回答17~18题。

17.造 成北京缺水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用水量过大

B.位于我国半干旱区,降水少

C.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D.北京地区河流不多,水量不大

18.为了节约用水,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开采地下水 ④实行阶梯式的水价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2012年广东湛江)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为是(  )

①充分利用太阳能 ②尽量使用私家车出行

③优先选用公共交通方式 ④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③

20.(2013年广东惠州)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 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以下符合“绿色消费”行为的是(  )

A.开着冷气盖棉被           B.住别墅,吃野味

C.穿貂皮,背名包 D.骑单车,坐公交

二、综合题

21.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冲刷的整个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17-16

(1)对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地区

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D.云、贵、渝、陕属于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省区

(2)观察黄 土高原景观图,请描述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

(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下面我们对形成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原因进行分析。

①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②黄土高原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广种薄收和轮荒。轮荒是一种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耕地不固定。且种地不施肥,三五年之后,土壤肥力衰 退便丢弃撂荒,然后再另择土地开垦。

③黄土高原处在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的地带,自然条件不稳定。

上述三个原因中,属于自然原因的是________,属于人为 原因的是________。除了这三个原因外,请再分别说出自然(结合图17-17)和人为原因各一点。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4)现在,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图17-16),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并说出生态建设的好处。

22.(2013年福建福州)读图17-18、图17 -19,回答下列问题。

图17-18                          图17-19

(1)长江是我国第________大河,发源于________高原,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________(上游、下游)河段水能丰富。图中A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_水利工程。

(2)长江支流众多,干支流通航里程____________,船运价值大。位于长江入海口实现江海联运的城市是________市。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

(3)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____________与沿海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纽带。沿江地带四个特大城市中位于上游的是________市(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4)长江下游____________(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3.读图17-20,回答下列 问题。

图17-20

(1)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我国沿海经济带与西部地区,构成“________”形经济格局,依据图上信息写出城市①是________,城市④是________。

(2)城市②是因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而形成,交汇河流中除长江外,另一条河流名称是________。

(3)通过城市③的南北向的铁路名称是________。

(4)长江上游因植被破坏,造成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长江沿江工业带因工业废气排放过多和降水丰富而形成的环境污染是________________。

1.C 2.C 3.D 4.A 5.A 6.D 7.B 8.C

9.B 10.A 11.B 12.A 13.B 14.D 15.C

16.B 17.B 18.C 19.D 20.D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