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jixia
2015-09-15
想要学好地理,做题是最好的办法,但想要奏效,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多做些典型题,并记住一些题的解题方法。以下是精品学习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初一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 共34分)
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体, 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________(填"长"或"短").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平方千米。
2. 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叫________,它也是地球上最长的________.
3. 在地球仪上, 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弧线叫_________, 也称_________.它指示________方向。
4.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也叫____________, 它穿过英国________ 天文台的旧址. 东经, 习惯上用字母"_______"表示, 西经, 习惯上用字母"______"表示.
5.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__________.
6. 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南北半球是以___________划分的。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半球.
7.地球除了自转,还围绕着________公转,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周期是__ _______.地球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_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__________, 其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__附近。
8.全球按经度划分为_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_____度。
9.1884年的国际 经度会议上规 定:原则上以_______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
分界线,称为_________________.
10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二、.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共20分)
1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中的“地”所在的纬线是( )
A 赤道 B极点 C回归线 D极圈
12. 赤道的 长度约 ( )
A. 2万千米 B. 3万千米 C. 4万千米 D. 5万千米
13. 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四面窗户都朝向北方的房子,你认为应该建在(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 D.北回归线
14.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的远 C.日全食 D.水往低处流
15. 从北京去南极考察的科考队什么时间出发最好 ( )
A. 3月1日 B. 5月1日 C. 6月1日 D. 12月1日
16. 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
A.由大变小再增大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由小变大再变小
17. 在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在 ( )
A. 寒带 B. 赤道 C. 热带 D. 温带
18.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 ( )
A. 北温带 B. 南温带 C. 热带 D. 寒带
19、下面四条纬线中最长的是( )
A.10°N B. 40°N C.20°S D.66.5°S
20. 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三. 综合题 (共46分) 21. 读“五带划分图”回答. (每空2分,共22分)
(1)图中字母所标的温度带名称:
A_____ _____ B____ _______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五带的界线的名称
①________ _ ②____ _ _____③_____ __④___ _ ____
(3)图中⑤的纬度是________.(填度数和字母)
(4)五带划分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8分)
(1)图中A点的位置(经、纬度): ;
图中B点的位置(经、纬度): 。 (2)A点在东西半球的 半球,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
(3)B点在 (温度带),阳光 (直、斜 )射,气候 。
(4)A点在B点的_______方向。
( 5)A点和B点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共6分)
(1) 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是北半球的节气:A_________;B_________(每空1分)
(2) 地球公转至春分日的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___.(2分)
(3) 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2分)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初一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相关推荐
标签:地理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