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地理日本东南亚复习题

编辑:sx_yangk

2014-05-15

2014年中考地理日本东南亚复习题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4.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5.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6.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运用地图描述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分析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

3.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及文化特点

4.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的特点

5.用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探究城市分布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6.东南亚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考点梳理

日本

考点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25°N~45°N,在北温带,中纬度。

(2)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东部,⑤太平洋西岸的岛国,西临⑥日本海。

2.领土组成:①北海道岛、③本州岛、②四国岛、④九州岛四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组成。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纬度最高的是北海道岛。

3.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为日本最高峰。

4.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多火山、地震。

5.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科技力量雄厚,多天然良港,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多火山、地震。

2.日本的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3.特点: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工业所需资源和燃料大部分需进口;国内市场小,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4.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是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日本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来自国外,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

5.海外投资建厂的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6.主要的城市有A横滨、B东京、C名古屋、D大阪、E神户、F北九州等。首都是东京。

考点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文化特点是东西方兼容。传统服装:和服。

东南亚

考点四、“十字路口 ”的位置

1.范围:包括①中南半岛和②马来群岛。

2.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10°S~25°N,大部分位于热带。

(2)东南亚位 于亚洲和大洋洲、④太平洋和③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位置重要性:⑦马六甲海峡位于⑤马来半岛和⑥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④太平洋与③印度洋,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的最短航线。

4.主要的国家:内陆国老挝;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沿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

考点五、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雨季和旱季;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农业特色:泰国是世界上生产橡胶最多的国家。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椰子生产国。

考点六、地形特点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人口分布稠密。

2.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特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考点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

自主测试

1.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东岸的国家

B.地广人稀的国家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D.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日本国土的四大岛屿中面积最大的是(  )

A.九州岛     B.本州岛     C.北海道岛     D.四国岛

3.下列关于日本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日本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所占比例大

B.平原分布在岛屿中

C.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D.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相关推荐

2013年初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初一地理复习试卷之模拟试题

标签:地理试卷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