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编辑:

2013-06-19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矿产资源,知道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不管我们怎样保护和节约利用,终有用完之时,对此,我们怎么办?

(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思维,多想解决办法,如回收废旧工业品,寻找新的代替品等等。)

(承转)对于一些将要耗尽的矿产资源,寻找新的替代品是一条重要的解决办法。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寻找新能源的有关知识。

(讲述)我们生活中用的煤、石油、电就是能源。煤、石油可燃烧产生热能,电可使电灯发光,使机器运转,产生光能和动能。总之,凡是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就是能源。

(提问导学)

读"为什么要寻找新能源",思考:

1、目前人类大量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

2、哪些能源面临枯竭,为什么?

3、水力资源可否再生,是否污染环境?

4、能否用水力资源代替其他所有的能源?为什么?

5、现在科学家已找到了哪些新能源?

(小结)目前常用的几种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能源,而且污染环境,水力资源虽可再生,又无污染,但储量有限,分布不均。为了防止矿产燃料枯竭后出现的能源危机,也为了找到一些能够持续利用,又不污染环境的优质能源,科学家正在不断研究和寻找新能源。

(展示)原子弹的图片。核能也称作原子能,它主要来自铀矿石的核燃料。同学们都知道原子弹,现在就请看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原子弹爆炸的录像)原子弹具有很大的威力。美国投向日本的两颗原子弹虽加快了日本政府的投降,但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日本人民是无罪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科学家研究原子能是为了用于发展生产,他们建造核电站是为人类开发新的能源。

(讲述)1千克铀的原子核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大约相当于3570吨(3570000千克)煤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建造一座发电量为100万千瓦的电站,如果是核电站,每年需要补充的核燃料为30吨,六辆解放牌载重汽车就可运进。如果是烧煤的火力电站,每年要消耗300多万吨煤。运输这些煤炭,平均每天要开三列火车,每列火车挂40节车皮;或是每天要开一艘万吨级的轮船。

(展示)核电站的图片。建造核电站技术难度很大。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建有很多核电站,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我国虽属发展中国家,但在核能利用技术上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建造了两座核电站(秦山、大亚湾)。

(归纳)核能能量巨大,核燃料运输量小。但是建造核电站技术难度大,目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大规模利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核能利用技术将为更多的国家掌握。因此核能是具有重要发展前途的新能源。

(自学)自学"太阳能"一段,思考太阳能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提问)

1、太阳能有哪些优点?

2、你在生活中怎样利用太阳能?这种利用方式是"新"方式吗?

3、现在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有哪些?

4、利用太阳能供热发电的原理是什么?

(展示)太阳灶图片。

(实验)用灯光当"太阳",用放大镜聚光点燃纸片。

(结论)聚光镜原理能聚集太阳能。

(展示)太阳能利用的图片。

(引导提问)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风具有能量?

(提问)你知道哪些地区风力较强?

(讲述)陆地上能够利用风力发电的地方,主要在常年风力较强的沿海和内陆高原。我国一些牧民和海岛已利用风力发电,满族照明、看电视等用电的需要。

(展示)风能利用的图片

(讲述)一切生物都具有能量。人们用牛、马拉车,用柴草做饭,就是在利用生物能。这是人们常见的古老的利用生物能的方式。现在人们进一步利用生物材料制取沼气,因此,人们也把生物能叫做新能源。

(展示)沼气池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明沼气的制取和利用过程。

(讨论)使用沼气对农民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好处?

(引导)若农村不用沼气,则农民需用大量煤炭或柴草、秸秆作燃料,由此将加剧煤炭紧张,引发伐木割草,破坏植被等后果,同时因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而使用沼气则可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美化环境等好处,清洁卫生,有利于农民生活和健康。

(展示)地热、潮汐能的利用的图片。除了上面我们学习的这些能源属于新能源,还有一些新能源目前利用也比较广泛,如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新能源的利用

一、寻找新能源的重要性

二、核能

三、太阳能

四、风能

五、生物能

探究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家乡或学校附近农村利用沼气的情况,写一篇地理小论文,并在年级里组织评比活动。

调查提纲:

1、该组(村、乡)共有多少户人家,有多少农户建有沼气池,是因为什么原因修建的?

2、已建沼气池仍在使用的有多少家?利用情况怎样?

3、请农民谈利用沼气的好处和缺点。

4、学生整理以上材料,分析目前利用沼气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展望沼气利用的前景。

 

更多精彩推荐: 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 初一 > 地理 > 初一地理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