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政治下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

编辑:sx_yanxf

2016-05-26

不定期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威廉希尔app 初中频道给大家编辑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复习。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

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途径 内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命题点1 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典例4 (2012·江苏高考)《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答案 C

解析 “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等信息告诉我们先进模范人物对人们成长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所起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无关。

命题点2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典例5 (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思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答案 (1)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2)鹦哥岭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3)当代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4)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雷锋精神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解析 审题时注意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价值是永恒的可以理解为雷锋精神对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雷锋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雷锋精神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分析说明。

有了威廉希尔app 给大家整理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推荐:

鲁教版初三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点  

粤教版初三政治下册《创造美好的未来》知识点  

 

标签:政治知识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