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板桥题画二则知识点

编辑:sx_songj

2017-10-13

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板桥题画二则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简介及解题

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自幼丧母,生活贫困。做过知县,后辞官以卖画为生。其诗、画、书法皆有成就,号称“三绝”,尤其擅画兰花、墨竹、怪石,秀丽苍劲。他与金农、李鲜、黄慎等七位画家共称“扬州八怪”,著有《板桥全集》。

书画是画家把诗或书法题在画上。

初读感知

l、录音听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3、思考:两则题画中,有倒装句、省略句,还有两个判断句.,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订正:倒装句是:“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即“皆于疏枝密叶之间浮动”;省略句是:“短长肥瘦”,即“(竹)短(竹)长(竹)肥(竹)瘦”;判断句有两个,它们是:“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也”字判断句);“趣在法外者,化机也”。(“者??也??”判断句)

3、思考:两则题画各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第一则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遂有画意”),描写自己清晨所见,激发创作灵感;第二层(从“其实胸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描述自己作画过程;第三层(从“总之”?-结尾),总结自己的体会。第二则分为两层:第一

层(从开头?“其神理具足也”),论述自己与文与可画竹的区别;第二层(从“藐兹后学”一结尾),阐释道理】

【设计意图: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尽量让其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质疑探究 

1、思考:两则题画是讲绘画技巧还是侧重讲道理?如果是侧重讲道理,那么各讲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侧重在阐明绘画的道理。第一则说明“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第二则说明“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2、思考:在第二则题画中,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作者认为:因为画画 不能一味模仿别人,要有自己的主见,所以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设题意图:在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突破教学重点②】

3、思考:“胸有成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本义是“在画竹子之前就有了这幅画的艺术构思”;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办事之前就已经有了把握”。】

【设计意图:了解词义的变化,确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突破教学重点①】 板书

作画 胸有成竹

板桥 重在变化

画竹 胸无成竹

4、从下面几个绘画的技巧中,谈一谈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①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虾的形态却给人以满纸水气淋漓之感。 ②有人画深山藏古寺诗意画,只画一小僧担水走在小路之上。

③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诗意画,只画一马飞奔,几只蝴蝶绕于马蹄周围。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点拨:上面三个绘画技巧中,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为了使事物的特点突出,将另一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无论是绘画还是写作,衬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设题意图:旨在培养学生体悟能力,并能从绘画技巧中得出一般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④】

板桥题画二则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标签:语文知识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