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练习题及答案

编辑:

2016-08-17

五.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色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常,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什么可怕,那闪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灵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2.“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写出了人们

的心情。

3.“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请你分析“兴奋”和“节制”的原因。

4.文段在描写日出时把天与人交织在一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说说看到黄山日出的人为什么“会在心灵深处铭刻下这无法忘却的时刻”?

6.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用一段文字描写你曾经见到的出或日落景象,50字左右。

【课后测评】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人胜。

D.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二.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颜色蔬菜)

B. 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

C. “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D.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三.右图是在第45届戛纳国际广告节上获铜狮奖的一则公益广告,画面上是两棵树,标题是《热带雨林》。请仔细观察,合理想像,为这则公益广告拟一条简明的广告词。希望你的广告词富有创意。

四.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一)

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郭沫若曾赞美西山是仰卧在滇池边的睡美人,青丝散

垂在万顷碧浪之中。山上终年郁郁葱葱,华亭寺、古华寺、三清阁等名古刹古寺掩映在茂林修竹深处。登上悬崖峭壁上的龙门,远眺浩渺空阔的滇池,水天一色风光绝佳。但最使我关注的还是西山深处安息着人民音乐家——聂耳。

盛夏,山区的气候像孩儿脸,说变就变。在昆明上车时天气晴朗,车到西山脚下却下起倾盆大雨。上山之初,我披上雨衣顶风冒雨上山了。雨中的西山显得更加幽静。爬了1小时,便来到聂耳墓地了。前来瞻仰聂耳墓的游人很多。穿国林阴小道一走进聂耳纪念馆,耳旁就仿佛响起雄壮的国歌旋律。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于昆明,自幼爱好音乐,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1938年其骨灰被安葬于西山碧鸡山麓,1980年5月15日迁葬于此。

步出纪念馆,天放晴了,雨后山林葱翠欲滴。我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阴小道来到墓地前,眼前一亮,苍松翠柏环绕中,一座洁白的大理石聂耳塑像矗立在鲜花芳草从中。中午的阳光泻进寂静的山林中,塑像显得更加生动传神,身披大衣的聂耳正低着头沉思,像在构思创作新的乐曲,也许是在担忧祖国的命运。我环视一周,选择了右前方位置,凝视了许久,脑海里涌现出电影《聂耳》中赵丹扮演的聂耳在油灯下激情奋笔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银幕上蒙太奇手法展现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中华儿女抗日救国与日寇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至今思来,电影《聂耳》的艺术魅力仍使我热血沸腾,我稳稳地举起照相机,全景构图摄下这难忘的一刻。

摄完我又往墓碑走去,墓碑前24级台阶象征着聂耳24岁的年轻生命,黑色的大理石碑上刻着郭沫若手书的“人民音乐家之墓”。墓碑前一群青少年正在宣誓,庄严的国歌的旋律永远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

1.作者为什么说:“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

2.细细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西山美景的?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关注”一词与开篇哪一个词相呼应?请在文中划出。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当你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对其旋律感受如何?试作评说。(可从艺术魅力和创作背景及历史价值的角度去谈。)

(二)   读 山 品 水

① 山 水 之 美 , 古 来 共 谈 , 然 而 人 们 谈 得 最 多 的 , 还 是 山 的 灵 性 和 水 的 神 韵 。 孔 子 曰 : “ 智 者 乐 水 , 仁 者 乐 山 。” 仁 者 在 山 的 稳 定 、博 大 和 丰 富 中 ,积 蓄 和 锤 炼 自 己 的  仁 爱 之 心 ; 智 者 则 步 水 而 行,望 水 而  思 , 以 碧 波 清 流 洗         (zhuó)自 己 的 理 智 和 机 敏 。 这 就 是 山 水 可 以 陶 冶 人 的 情 操 的 根 本 原 因 。 人 们 通 过 读 山 品 水 , 可 以 领 悟 到 世 事 的 兴 衰 变 迁 , 人 生 的 喜 怒 哀 乐 , 寻 觅 到 自 己 精 神 家 园 的 相 通 之 处 , 故 历 代 文 人 墨 客 无 不                (cháng yáng)于 名 山 大 川 以 寻 求 灵 感 。

②  读 山 ,“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各 有 各 的 读 法 。 远 读 其    A   ,近  读 其    B  , 粗读其 C   ,细读 其    D  , 读 青 、 读 绿 、 读 和 谐 、 读 静 谧… … 视 角 不 同 , 意 境 也 不 同 。 “ 不 登 高 山 , 不 知 平 地 ” , 是 一 种 发 现 ;“ 高 山 仰 止 , 景 行 行 止 ” , 是 一 种 境 界 ;“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 是 一 种 坚 守 ;“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 , 是 一 种 豪 壮 。 不 要 以 为 山 是 凝 固 的 , 山 是 岿 然 的 活 物 。

③  品 水 , 由 于 各 人 的 气 质 不 同 , 心 境 不 同 , 也 各 有 各 的 品 味 。 在 文 人 眼 里 , 水 是 温 柔 的 , 因 此 他 们 常 常 把 柔 情 蜜 意 的 水 与 悠 悠 无 尽 的 爱 联 系 起 来 。 水 之 悠 长 , 好 像 爱 情 之 天 长 地 久 ; 水 之 波 动 , 似 若 爱 情 的 起 伏 波 澜 。 在 哲 人 眼 里 , 人 是 运 动 的 , 得 出 的 是 人 生 的 哲 理 。 孔 子 说 :“ 逝 者 如 斯 夫 , 不 舍 昼 夜 ” , 感 叹 的 是人生之有限而宇宙之无穷。 孟 子 说 “ 民 归 之 犹 水 之 就 下 , 沛 然 谁 能 御 之 ” , 比 喻 民心似流水,谁也无法抵挡。 荀 子 对 政 权 与 人 民 的 关 系 , 给 后 人 留 下 了 发 人 深 省 的 警 句 : “ 水 则 载 舟 , 水 则 覆 舟。 ” 老 子 呢 ? 他 既 说 “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 , 又 看 到 了 水 “ 莫 能 御 之 ” 的 力 量 。

④ 云 山 苍 苍 , 江 水 茫 茫 , 读 山 品 水 , 意 味 深 长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洗 zhuó                   cháng yáng

2.将 下 面 词 语 依 次 填 入 第 二 段 空 缺 处 。

深 沉         清 幽         苍 茫        豪 放

A                               B                                C                             D

3.第 二 段 引 用 了 很 多 诗 句 ,这 样 写 在 表 达 上 有 什 么 好 处 ?

4.人 们 “ 读 山 品 水 ” , 为 什 么 会 有 不 同 的 感 受 ?( 请 用 文 中 原 句 回 答 )

5.从 全 文 来 看 , 题 目 “ 读 山 品 水 ” 的 含 义 是 什 么 ?

三  飞红滴翠记黄山

【预习反馈】  一.Qio yn o qing gu  晦 仞  壑  崛  穹  旭  二.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段。三.黄山是由于地壳运动加上大自然的长期的雕琢形成的。四.略。

【课堂练习】一.A.澎湃(pài) B. 翘首(qiáo) C. 瑰宝(guī) D. 温馨(xīn)二.①“侥”改为“翘” ②“熬”改为“遨” ③“骄”改为“娇” 三.②⑤③①④ 四.B(①既有观察,又有感受;②写了黄山松的形与态;③重在写色;④重在写神)

五.1.黄山日出无比瑰丽、壮观、辉煌的景象。 2.等待日出的激动、兴奋 3.“兴奋”是因为“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节制”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破坏这黎明前的光辉”。 4.“天”与“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天色变化引发人们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从人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天际的变化。5.人们在日出与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照中诞生的一切。6.略。

【课后测评】    一.B二.A三.答案示例:保护热带雨林对我们有多重要?要想知道答案,屏住呼吸试试!(或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地球的肺!)  四.(一)1.风景秀美,多名刹古寺,有聂耳墓、塑像和纪念馆。 2.从引用、直接描写和登高远瞻等角度描绘。 3.神往已久 4.想象、联想 5.略  (二)1.濯;徜徉  2.苍茫; 清幽;豪放; 深沉。 3.揭示出了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的内海,使文章文采斐然。 4.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位。5.领略山的灵性,品味水的神韵。

相信大家通过威廉希尔app 初中频道给大家提供的飞红滴翠记黄山练习题,一定感觉自己进步了不少吧。

相关推荐:

初三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一章练习题:鼎湖山听泉习题及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