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之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编辑:

2014-03-08

B卷

一、课内阅读。

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它不仅是青春期的问题。我猜测它部分是因为来自同学的不许杰出的压力(除了在体育运动中),部分是因为社会教给人们的短期满足,部分是由于一种印象即科学和数学不会使你能买一辆跑车,部分是因为对学生的期望太低,部分是因为理智地讨论科学和技术——甚至学习本身——很少有回报或榜样。那些少数仍然保持兴趣的孩子被贬低为“傻子”、“小丑”或“书呆子”。

但是还有些别的原因:我发现许多成年人讨厌孩子提出科学问题。为什么月亮是圆的?孩子也许会问。为什么草是绿的?梦是什么?你能挖多深的洞?世界的生日是哪一天?为什么我们有脚趾头?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以生气或嘲弄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或者迅速地转到别的东西上面:“你希望月亮什么样,方的?”孩子们不久便认识到这种问题惹恼了大人。再有几次像这样的经历,就又有一个孩子离开了科学。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做无所不知?我感到实在难以理解。承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而且,这其中有许多是科学领域中的深奥问题,有几个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月亮是圆的与重力是一种将物体拉向任何世界的中心的向心力及岩石的强度有关。草是绿的因为它含有叶绿素,当然——我们都在高中的时候被灌输过这个答案——但是为什么植物含有叶绿素?这看起来很愚蠢,因为太阳输出的峰值能量是在光谱的黄色和绿色部分。但是我们对于草为什么是绿的仍有某些东西不清楚。

有许多更好的回应可以不使孩子觉得他们问深奥的问题是一个大错误。如果我们对答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解释。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和鼓励的作用。如果我们不知道答案,我们可以查百科全书。如果我们没有百科全书,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不知道答案,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等你长大的时候,你会成为第一个发现答案的人。”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但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傻瓜式的问题。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呵护和鼓励。但是仅仅鼓励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关键的进行思考的工具。

1.能否将粗体词语“贬低”替换为“称为”?为什么?

2.“许多成年人讨厌孩子提出科学问题”,他们的表现是                    ,内在原因是                 ,正确的做法应是                       。

3.从文中可以知道:“月亮是圆的”与                       有关。

4.“这绝不是傻瓜式的问题”一句中的“这”指代的是                        。

二、拓展迁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旋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旋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孙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5.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6.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

7.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①                ②                ③

8.第三段中加点的“发现者”与“创立者”的位置不能互换,原因是什么?

9.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            。

10.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这句话中,“这样的事例”是指怎样的事例?

11.在上题中提到的“这样的事例”,除了文中已列举的事例外,你还能举两例吗?

三、表达实践

12.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提过“傻”问题吗?你现在如何评价自己?

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世上没有傻问题》达标题

C卷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粗划线字注音:

宇宙(   )贬低(   ) 惹恼(   ) 滔滔不绝(   )

2、解释下列词语:

滔滔不绝:

疏忽:

3、选词填空:

当我和高中高年级的学生交谈时,我发现情况不同了。他们记住了“事实”,只是总的来说,发现的 ,事实背后的 , 离开了他们。他们失去了大部分 , 获得了很少一点怀疑主义。

备选词语:仅 灵魂 喜悦 但是 已经 好奇心

4、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⑴他们失去了大部分的好奇心,仅获得了很少一点怀疑主义。

⑵那些少数仍然保持兴趣的孩子被贬低为“傻子”“小丑”或“书呆子”。

5、本文的论点是                                               。

6、你认为造成中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不愿提问题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二、同步解读

但是还有些别的原因:我发现许多成年人讨厌孩子提出科学问题。为什么月亮是圆的?孩子也许会问。为什么草是绿的?梦是什么?你能挖多深的洞?世界的生日是哪一天?为什么我们有脚趾头?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以生气或嘲弄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或者迅速地转到别的东西上面:“你希望月亮什么样,方的?”孩子们不久便认识到这种问题惹恼了大人。再有几次像这样在经历,就又有一个孩子离开了科学。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作无所不知,我感到实在难以理解。承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而且,这其中有许多是科学领域中的深奥问题,有几个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月亮是圆的与重力是一种将物体拉向任何世界的中心的向心力及岩石的强度有关。草是绿的因为它含有叶绿素,当然——我们都在高中的时候被灌输过这个答案——但是为什么植物含有叶绿素?这看起来很愚蠢,因为太阳输出的峰值能量是在光谱的黄色和绿色部分。为什么全世界的植物要抵制能量最丰富波长部分的阳光呢?也许是由于地球古代生物史上的意外冰冻。但是我们对于草为什么是绿的仍有某些东西不清楚。[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有许多更好的回应可以不使孩子觉得他们问深奥的问题是一个大错误。如果我们对答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解释。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和鼓励的作用。如果我们不知道答案,我们可以查百科全书。如果我们没有百科全书,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不知道答案,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等你长大的时候,你会成为第一个发现答案的人。”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但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傻瓜式的问题。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呵护和鼓励。但是仅仅鼓励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关键的进行思考的工具。

7、大人对孩子提出的科学问题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8、作者对大人们的态度如何?

9、第二段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10、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问的深奥问题?

11、你儿时问过家长“傻问题”吗?你的家长是什么态度?

12、假如你是一名家长,你的孩子问你的问题你一无所知,你会怎么办?

三、美文赏读

①学龄前的儿童老爱提问,比如:“妈,椅子有四条腿,为什么人只有两条?为什么两条腿会走路,四条腿反而不会走?”“妈,为什么我走,月亮也走?我停下来,月亮也停在那里不动?为什么月亮老跟着我?”等我们渐渐长大了,进了中学,考进了大学,在我们的嘴边,在我们的大脑里,便再也没有了或很少有“为什么”。因为我们自以为成熟了!但在我看来,停止追问“为什么”,不仅是尚未成熟的标志,而且还是大倒退,是精神衰老、萎缩的表现。

②在人的整个精神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大转折时期。人的分道扬镳即从这里开始。大多数人闭口不再提出“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在直面世界人生的时候继续在那里暗暗发问。当然这些提问不再是孩子式的,幼稚的,表层的,而是非常智慧的,节骨眼上的,深层面的,触及到世界深层结构的。——这是些保持“童心”的人,尽管他们的年龄已经是20岁,23岁,25岁;或者是50岁,60岁。他们并没有为自己向世界提出“为什么”这类质疑而脸红。就这一点而论,他们是些永远也长不大的儿童。正是“为什么”的追问造就了他们的心理结构依然年轻。

③爱因期坦的一生都在追问“为什么”,这追问本身是一首妙绝千古的哲理诗。比如从他的青少年时代起一直到他的晚年,他都在追问“什么是光的本质?”正是这些迫切的追问造就了他的伟大。不过所有这些追问都是为了一个最高目的:寻求那些能构成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的普遍定律。若是没有这些定律,整个物理现象世界顿时便会变得纵横错乱,毫无秩序,如一屋散满地的珍珠。有了这此沉雄瑰丽的定律(比如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再借助于纯演绎方法去得出有关一切自然过程的定量描述。在我看来,爱因期坦的最高目的才是宇宙间第一等波澜层叠、气象万千的哲理诗。作为一位伟大的自然诗哲,他的过人独绝处在于举重若轻,在于锻炼:“清诗要锻炼,方得铅中银。”

④正是一些大胆、智慧和恰到好处地追问“为什么”,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家。

13、文中画线的“因为我们自以为成熟了”是的“自以为”应如何理解?

14、学龄前儿童的提问和长大后极少数人在直面世界人生时的发问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明。

15、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6、第②段说“尽管他们的年龄已经是20岁,23岁,25岁;或者是50岁,60岁。他们并没有为自己向世界提出‘为什么’这类质疑而脸红。就这一点而论,他们是些永远也长不大的儿童。正是‘为什么’的追问造就了他们的心理结构依然年轻”。除了第③段中所举的爱因期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是这们的人?试举一例,并说明你为什么要举他(她)的例子。

17、下面对本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认识事物能力的增强,不再问或很少问”为什么“,标志着人的成熟。

B、作者认为,那些长大后直面世界人生时能够继续提问的人,是些心理结构上永远年轻的人。

C、作者认为,造就爱因期坦之所以伟大的,就是那些从青少所时代起一直到他的晚年,都在进行的迫切的追问。

D、作者认为,造就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和科学理论的正是那些大胆、智慧和恰到好处地追问“为什么。”

A卷参考答案:

1.piē  shū  biǎn  fá  cuì  qīng  hē  xìng  yú  yù  lǜ  kě

2.(1)“ ” ; ; ; , ; , , , 。  (2)“ ”、 “ ” “ ”。  (3)? 。 ? ?(4):“ , 。 , 。”

3.(1)察  滔滔  (2)呵  励  键  (3)感  承  脆

4.

5.(1)比喻话多,连续不断。 (2)故意降低对人或对事物的评价。 (3)输送思想、知识等。

6.(1)花费  (2)无所不知  脆弱  (3)解释  疑虑

7.(1)通过国家严格考核,南京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8.B E F D A C  9.A  10.C

B卷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粗体词语“贬低”的意思是故意降低对人或对事物的评价,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如果替换为“称为”,则表明客观情况就是如此。所以不能替换。

2.以生气或嘲弄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或者迅速地转到别的东西上面:“你希望月亮什么样,方的?”  不知道答案又不愿意承认  试着解释、查百科全书、带孩子去图书馆、承认不知道并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3.重力是一种将物体拉向任何世界的中心的向心力及岩石的强度

4.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

5.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6.例证法。(或事例论证;或摆事实,讲道理)

7.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③有敢于探究真理的勇气。

8.“发现”与上文的“定理、定律”相对应,“创立”与上文的“学说”相对应,如调换了,搭配就不恰当了。(如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解决了疑难问题,发现了真理。

10.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三个事例或打破沙锅问到底,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的人。

11.答出人名及事情即可。  12.略。

C卷参考答案:

1.略 2.略 3.依次填:但是、喜悦、灵魂、已经、好奇心、仅 4.⑴高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提出傻问题的担心,由于怕自己的答案不充分的担心等等,失去了儿童的率真和好奇心,只保留了一点点的怀疑,作者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⑵那些敢于提问的孩子,可能由于提出问题的稚嫩和不合理,才造成了高中生的不愿提问题的恶果。 5.世上没有傻问题。 6.略 7.讨厌、生气、嘲弄;孩子们离开了科学。 8.难以理解。 9.孩子们提的问题。 10.⑴试着解释;⑵查百科全书(或去图书馆);⑶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鼓励孩子去探索。 11.符合题意即可。 12.略 13.自己认为而事实并不是那样。(意思对即可) 14、学龄前儿童的提问是“孩子式的,幼稚的,表层的”;人长大后,极少数大人的提问是“非常智慧的,节骨眼上的,深层面的,触及到世界深层结构的。”(可引用原文也可概括回答,意思对即可) 15、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举例论证) 16、略(举的例子中的人要有一定的成就,一生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为人类科学、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 17、A(作者的观点是“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大没有了或很少有‘为什么’,不仅是尚未成熟的标志,而且还是大倒退,是精神衰老、萎缩的表现”。A的观点与作者相反。

相关推荐:

《综合性学习之乡土文化》课后同步练习题 

《吆喝》同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