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6-09
题: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一首好诗,总能刺激你的想象。
要求:①语言要生动形象、丰富细腻。②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60字。
〖试题解析〗扩展语句考查的是语言运用能力,须拓展思维空间,在原句的基础上增添表述内容,丰富语句内涵。本题将语句扩展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在扩展时要按照题目的要求,语言要生动形象、丰富细腻,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题示例:一首好诗,就像一朵浪花,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瀚;就像一钩弯月,叫你去想象夜空的宁静;就像一颗露珠,叫你去想象黎明的清新。总之,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你的想象。
(3)指定中心按要求扩展。
题:请以“一江春水”为中心,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生动,感情鲜明。(70字左右)
〖试题解析〗题目定了一个中心:一江春水。在答题时,要围绕“一江春水”这个中心,展开联想与想象。
答题示例:野渡无人,春潮寂寞,仿佛浓浓的忧愁融入大江,把江水染成碧色,江流弯曲恰似愁肠九转,江涛呜咽,那一江春水呀,翻腾着料峭春寒,连绵万里,流向天涯。
2.情境演绎式扩展。
情境演绎式扩展题,指的是根据试题规定的情境或相关信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情景、场面等具体描绘出来这一类试题,在试题提供的情境的限制下对指定内容进行扩写也属于这一类试题。
题:(2010•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试题解析〗情境演绎式扩展题要根据规定情境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扩写时要注意三点。其一,扩写的对象:要求扩写的是王维诗歌《山居秋暝》中的一个场景,因此不能脱离整首诗的意境。其二,扩写的内容:诗句中有人物“浣女”,有人的动作“喧”“归”。其三,扩写的语言:要生动,有文采。 答题示例:浣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3.中心阐发式扩展。
中心阐发式扩展题,是指给出“话题”或“中心句”,或一段新闻材料、一幅图画,要求对其进行阐发这一类试题。
题:(2013•四川卷)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这道题要求续写,根据题干要求和语境限制,续写部分应该是对试题给出的“中心句”作阐释的。解答此题时,要概述人物遭遇苦难的具体表现,写出苦难对人生正能量的体现。扩写时可采用“总—分—总”的格式,把试题所给句子放在开头作为论点句(总),然后举例略析(分)(此处要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总结收束(总)(此处要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答题示例: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最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压缩语段考点演练。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三语文试题栏目!
标签:语文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