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编辑:

2015-01-13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7-8题,共6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

材料一  成书于1403年的《顺风相送?6?1福建往琉球》书中对钓鱼岛的名称做了十分清晰的记录,表明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在《使琉球录》中清楚地指出了明朝与琉球疆域的分界:古米山属于琉球,而钓鱼岛在明朝版图之内。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成书的《日本一鉴》,由“奉使宣谕日本国”的郑舜功撰写。该书更加明确地记录了钓鱼岛列岛为中国台湾所属,“钓鱼屿,小东小屿也。”“小东岛”即古代对台湾的称呼。意即钓鱼屿是属台湾的小岛。《日本一鉴》是一部具有官方文书性质的史籍,它反映出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而钓鱼岛归属中国版图也已确凿无疑。

材料二  琉球海沟深有二千米,位于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等岛屿之间,东北端与日本海相接,西南与马里亚纳海沟相连,从地理上把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架截然分开,而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却与台湾岛一起,都坐落在水深的只有二百米的大陆架上。按照《大陆架公约》确立的“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钓鱼列岛毫无疑问归属中国。

材料三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中、美、英联合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指定其他小岛之内。”也就是说,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波茨坦公告》公认的日本领土,不仅不包括钓鱼岛,连冲绳都不是日本领土。

材料四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国防部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凡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活动的飞行器,相关国家有义务将飞行器的有关情况通告中方,以便识别并保证其飞行的安全。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国家海洋网站消息,12月8日,中国海警2350、2166船编队继续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海。……

(1)材料一、二、三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2分)

答案:一、从历史文献中证明自明朝起钓鱼岛已归属中国版图;二、钓鱼岛与台湾岛同属中国大陆架,按照《大陆架公约》归属中国;三、根据《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不是日本领土。(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以上的给2分)

(2)阅读材料四后,你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我坚持支持中国政府、军队、海警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采取的正义行动。

示例二:我国政府、军队、海警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保障领海领土的安全。

示例三:我国在钓鱼岛巡航执法和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是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贯例的,这是我国正当的国家权力,别人无权说三道四。

8.张老师虽然年轻,但平时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教学认真负责,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大家的好评。他最近在上级教育部门举行的教学大奖赛上勇夺第一。“你”作为他的学生,会编怎样的一条短信,向张老师表示祝贺?(2分)

答案:示例一:张老师:祝贺您在教学大奖赛上勇夺第一!您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比赛中,您都是一流,我为自己是您的学生而自豪!学生××。

示例二:张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无怨的付出,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我将以您为榜样,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生××。(体例1分,内容1分。体例得当,内容扣住题目,表述恰当即可给分)

三、阅读(本大题含9-22小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4分)

山茶花

杨慎①

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

海边珠树②无颜色,羞把琼③枝照玉台④。

【注释】①杨慎,明代四川新都人,曾得进士第一,后遭贬至云南永昌(今保山),从此居滇35年。②珠树,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似玉如珠的树。③琼:美玉。④玉台,传说中天神的宫室。

9.(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以雪、蜂、蝶作画,请你展开想象用优美的笔调描绘一下这幅画面。(2分)

答案:银白的雪花漂洒在滇西的山川大地上,采花的蜜蜂和轻佻的蝴蝶都不见了踪影,只有红火的山茶花在绿叶的陪衬下迎风傲雪怒放。

(2)第二、三、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

答案:用衬托的手法,映衬出山茶花傲雪盛开、冰清玉洁的美丽形象,(1分)表达作者对云南山茶花由衷的喜爱之情。(1分)

四、阅读理解(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0分)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山行六七里     山:在山上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乐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山势环回,道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四角翘起坐落在泉水之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12.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美景(1分),描绘景物时从视觉、嗅觉的感官角度来写景物(1分)(2分)。

14.文中“醉”与“乐”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2分)

答案:“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因“乐”而醉)(1分)。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1分)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