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题及答案

编辑:

2015-01-05

19、对中年闰土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闰土受到多重的压迫,生活艰辛,但满怀希望,充满活力。

B、苦难的生活改变了闰土的外表,并没有改变他的内心世界。

C、闰土遵守封建社会的礼法,并以此处理与“我”的关系。

D、闰土见到“我”时虽没有很多的言语,但儿时的记忆不会忘记,两个人的心灵又融合一处。

四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12分,每小题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吾妻之美我者”与“君美甚”中的两个“美”含义相同。

B.“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是“使……听到”的意思。

C. “皆朝于齐” 翻译时,应按“皆于齐朝”的语序来翻译。

D.“皆以美于徐公”一句,在“以”的后面省去了“我”。

21.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22.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停顿和翻译均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 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 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 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运用直言不讳的方法进谏齐王,让对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B.在处理详略方面,文章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了概括的叙述。

C.邹忌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便于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

D.威王纳谏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2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25.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设喻从实处着眼,虚写邹忌之“蔽”;说理从虚处着眼,实写“王之蔽甚”。

C.本文连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令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