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01
9.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5)华夏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就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
(6)《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人生志向、品格的句子是————————,————--。
(7)“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与祝福,白居易《望月有感》中——————,——————则表现了由望月而牵动的骨肉相思之情。
(8)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10—15题(15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0.“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1分)
——————————————————————————————
11.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2分)
——————————————————————————————
12.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加点词“总”“只”“一味”任选一词加以赏析。(3分)
————————————————————————————————————
13.本文题目有什么妙处?(3分)
——————————————————————————————————
14.第⑦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什么含义?(3分)
——————————————————————————————
15.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3分)
———————————————————————————————————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15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公输》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舍其文轩( ) 臣之妻私臣 (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荆之地方五千里 王之蔽甚矣
B、今有人于此 皆朝于齐
C、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D、子墨子见王 于是入朝见威王
标签:语文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