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
2014-03-27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自测题第一单元有答案
一、积累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自测题1.将下面的词句准确、规范、整洁的写到田字格中。
数 风 流 人 物 还 看 今 朝
2.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荇藻(xíng) 白桦(huà) 蘸着(zhàn) 簇新(cù)
B.掠过(1uě) 蜗行(wō) 淤滩(yū) 驳船(bó)
C.胚芽(pēi) 虔信(qián) 深邃(suì) 纤绳(qiàn)
D.黝黑(yōu) 瞰望(kàn) 彻骨(chè) 绯红(fēi)
3.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嘶哑 蓬蒿 憔悴 干瘪 B.灰烬 锦嶂 疲惫 慰籍
C.晨曦 镶嵌 笑涡 富饶 D.驱逐 蝼蚁 喉咙 坟墓
4.下面的诗句、作者、诗的题目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休斯 《黑人谈河流》
B.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C.我是贫穷,我是悲哀 ——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D.我爱祖国,但用的奇异的爱情—— 舒婷 《祖国》
5.根据提示,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他有着“ , ”(《望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时,他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而面对朝廷昏庸、国家动荡的时局,晚年的他只能以“ , ” (《登楼》)来抒发个人感慨。
6.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请指出各联分别写什么节日。
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 ( )
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 )
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 )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 )
7.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面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大唐柳色
⑴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⑹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⑺客舍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⑼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⑽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⑿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⒀ 。
(作者:余显斌 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 有改动)
8.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
10.请看第⑺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飞”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
11.第⒀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忆冼星海
茅 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 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有删改)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2.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 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①
读冼星海的自传 ②
③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13.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好奇”的原因:
“好奇”的内容:
14.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梁晓声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文章有改动)
15. 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16. 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17. 第2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18. 文章第6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三、写作
19.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修身”的意思是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古人很重视“修身”的功夫,认为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规代作家冰心也说:“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请以”修身”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要求书写工整、美观、无误2.C 3.驰 惟 戴 装 4.A春雨 B冬雨 C夏雨 D秋雨 5.(1)把爱心比作丝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爱心的细腻、温柔、绵长。如把“丝缕”改写成“绳索”,则表达不出这种意思。(2)写出了“柔软的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6.化静为动:①④ 音韵和谐:②③⑤ 对比突出:⑥ 7.注意句式与内容两个方面的仿拟。示例:沙砾,没有鹅卵石的光滑圆润,也没有壁岩的坚硬险峻,但它用集体的力量,装点着河岸。8.注意“人生”与“网”的联系。示例:(1)人们生活在一张人际情感的“网”中,有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们在这张网中找到自己的港湾与归宿。(2)人际交往中的关系网.使人生变得复杂起来.甚至隐藏着不可公开的交易。9.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拄图 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10.这首诗扑面而来的是“挂图”、“代数”、“琴”、“桨橹”“蓓蕾”、“夕阳”等意象,它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和“思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诗产生了朦胧深远的意境。11.因思念而产生的焦灼、烦躁、惆帐、失意等情思。12.孤傲(与之相近的词如“自傲”等亦可)13.提示:①一生短暂,热爱生活;②不惧环境恶劣;③忠于岗位;④与地不争,与人有益;⑤工作辛勤;⑥美化环境;⑦从不炫耀;⑧知恩图报……14.赞美像新叶一样青翠、蓬勃、谦逊、诚恳的人生。15.绿叶多红花少。诗句示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仿句示例略。应符合“也许是因为……的缘故,……比……更……”的句式。1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17.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18.(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答出任意4点即可) 19.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20. 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 21.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
22. 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二等: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 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较符合要求。
三等: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具体, 较有感情,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不够清楚,基本符合要求。
四等:偏离题意,中心不够清楚,内容空泛,感情虚假,条理不够清楚 ,语病较多,字迹难以辨认,不符合要求。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定要多做初三语文期末考试第一单元自测题(有答案),再加上大家的努力学习,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高分!
相关推荐
标签:语文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