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chenc
2011-05-03
阶段验收三 九年级综合训练
(100分,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颀长(qí) 踉跄(làng) 精神矍铄(jué) 踌躇(zhù)
B.龟裂(guī) 星宿(sù) 丢三落四(là) 和面(huò)
C.嗤笑(chī) 伛偻(lǚ) 锐不可当(dāng) 恻隐(cè)
D.淑女(shū) 痉挛(jīng) 步履蹒跚(pán) 温馨(xīn)
答案:C A项“踌躇”的“躇”读“chú”;B项,“龟裂”的“龟”读“jūn”,“星宿”的“宿”读“xiù”,“和面”的“和”读“huó”;D项“痉挛”的“痉”读“jì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滥竽充数 随波而逝 明察秋毫 宫阙
B.余音绕梁 俯首贴耳 秋风箫瑟 精采
C.抑扬顿挫 声色俱厉 关关雎鸠 嶙峋
D.腐草为萤 锲而不舍 静影沉璧 珠帘
答案:B 秋风箫瑟—秋风萧瑟;精采—精彩。
3.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D A项,“光临”,敬辞,应指对方;B项,“受益匪浅”,从对方得到益处,用错对象;C项,感情色彩欠妥。
4.默写(任选5个作答,5分)
(1)《月夜》中透露出“春”的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山早行》中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卜算子•咏梅》中最能表现梅花高尚节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花阴》中借“黄花”来反衬人更消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涉号召士卒起义时,鼓动性极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2)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3)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4)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5)一鼓作气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_,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武松 武松打虎
6.(2010湖北黄冈中考)在2010年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2分)
______________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______________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______________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______________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答案:湖南 湖北 云南 海南
二、阅读与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7—9题。(10分)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7.词中的“梅花”处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3分)
答案:“梅花”所处的环境:黄昏时刻,梅花处在驿站外的断桥边,又值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8.在这样的环境中“梅花”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可贵品质?(3分)
答案:“梅花”虽然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但是它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也此志不渝。
9.托物言志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梅花”所处的自然环境,分析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4分)
答案:作者的处境:作者是仕途坎坷,屡屡受挫,虽有满腔壮志,但却报国无门。
(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0—12题。(12分,每小题4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得道多助( )
(2)委而去之( )
(3)兵革非不坚利也( )
(4)天下顺之( )
答案:(1)施行“仁政”
(2)放弃
(3)泛指武器装备
(4)归顺,服从
11.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环而攻之而不胜。
答案:(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背叛他。
(2)(一座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12.在文中空缺处填上课文原句。
答案: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12分)
[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②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乙]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3.用斜线给甲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大意。(2分)
答案:第一层(开头至“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书的方法。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至结尾)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14.乙文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自己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15.乙文第六段中加点的“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6.你能否为甲文画线的两个句子从乙文中各找出一个事实论据。(2分)
答案:①乙文中的第二节(或普列汉诺夫读书)②诸葛亮读书
17.甲、乙两文中都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2分)
答案:略(论点论据一致即可)
18.结合对两文的阅读,谈谈你对读书和怎样读书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和认识。(4分)
答案:读书该慢慢品味时就慢慢读,该观其大略时就大略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1分)
拒绝句号
①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②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③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画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④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心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⑤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子晚报》2010年3月10日,作者:冯骥才)
19.第②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0.有人喜欢句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拒绝句号的原因又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4分)
答案:有人喜欢句号,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句号表示完成、圆满、成果与收获等。作者拒绝句号是因为句号往往意味着对事业,对其他追求本不该有的终止和懈怠。
21.揣摩文意,在结尾画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答案:最积极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成逗号的人生。本题为开放题。
22.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一定有过与“句号”作斗争的经历。请举出一例。(2分)
答案:略
三、写作(40分)
23.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人称天鹅为“鸿鹄”,它展翅翱翔于蓝天,是志从高远的象征。但它要实现拥抱蓝天的理想,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滑行加速,也就是说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助跑线。
你有鸿鹄之志吗?你想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吗?那么从现在起,你就必须为自己铺设足够长的助跑线。
请以“助跑线”为话题,自拟题目,选择你得心应手的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若写成诗歌,不得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1)读文题,完成对“助跑线”意义从具体到抽象的跨越。要最终将“助跑线”理解为“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时必需的诸多“物质储备”,如知识、技能、美德、健体、财物、对手等。
(2)定角度,设想从一个或几个小巧切入点对话题进行阐释。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般要求。如可从获得知识(这样,知识就成了“助跑线”)方面谈论知识对一个人“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的重要性,启发读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等。
(3)精构思,刻意让你的作文从平淡无奇的低谷迈上完美绝伦的高地。中考作文怕就怕没有特点,写不出新意,而要写出特点,写出新意,就必须对作文有一个精妙的构思。如同样“阐释”知识这一人生“助跑线”的重要性,板着面孔说教的议论文构思当然也说得过去,但总没有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受到启示等精妙构思更让人觉得好些。
例文:
窗外的牵牛花
今年二三月,爸爸在我房间窗外的小菜园里种上了一些牵牛花。
前几天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立刻便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朦胧中,几朵粉红色的花儿向我眼前飞来——哦,原来是爸爸种的牵牛花开出了几小朵!
我这才意识到,自从爸爸种上牵牛花以来,忙碌的我实在是忘记了在我房间的窗外,在我家的小菜园里,还有那么些微小的生命,在努力地发芽、生长着!而今天它们竟然就能开出艳丽的花朵!
情不自禁地,我走出房间,来到窗外的小菜园,仔细观察起这一朵朵的小花来。
只见,这些小花朵,一个个都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满盛着琼浆玉液的玲珑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归来的众将士们开怀痛饮。它们虽然小得可怜,但我此刻却感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细小得可爱的牵牛花茎上怎么能不时地会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臂,牢牢地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最高处攀登!
我能够想象到它们是怎样地从一粒粒微小的种子变得生机盎然,最终在我窗外的小菜园郁郁葱葱起来的。我也能够想象到它们攀登到花架最高处时在我窗外小菜园更多的喧哗——数不清的小喇叭一定会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于是,在我房间窗外的小菜园,在我观察牵牛花的那一瞬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要在春天种下牵牛花的秘密。
感谢窗外的牵牛花!感谢爸爸!
标签:语文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