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chenc
2011-04-29
公输
「目标•兴趣」
一、大家是否相信:一个人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公输》一文记述了
。
「积累•运用」
二、给下列字注音,要求既快又准。
郢( ) 荆( ) 诺( ) 舆( ) 犀( )
兕( ) 麋( ) 鳖( ) 鼋( ) 鼍( )
雉( ) 鲋( ) 梓( ) 楩( ) 牒( )
圉( ) 诎( ) 长( )木 禽滑( )厘
三、填空。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 ,相传为 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家、 家、 家,是 家的创始人。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
四、翻译课文。解释加点字词。
为楚造云梯之械: 子墨子闻之:
起于鲁: 夫子何命焉为:
宋何罪之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不可谓知类: 然胡不已乎:
胡不见我于王: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善哉:
以牒为城: 虽杀臣,不能绝也: 「感悟•探究」
五、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对应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
2、本文以“见”字贯穿,依次概括为:
墨子见公输盘(1 ~12段)——墨子见 (13~ 段)——墨子见公输盘( 段)。
3、下列加点字词都一词多义,你能解释吗?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yuè): 请说之: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
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
虽然: 虽杀臣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子墨子解带为城: 必为有窃疾矣:
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⑴、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和它的解释。
子墨子九距之: 。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公输盘诎: 。
⑵、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公输盘之攻械尽。 B、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C、公输子之意。 D、已持臣守圉之器。
⑶、翻译下面的文言的句子。
A、虽杀臣,不能绝也。
。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⑷、上文表现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拓展•升华」
六、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理解:
七、鲁迅曾经根据这个故事写出短篇小说《非攻》(收在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里),把墨子的精神和人格刻画得十分生动。课后找鲁迅的《故事新编》读一读,加深对墨子的了解。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标•兴趣」
一、“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给我们所讲的道理。
二、这两篇短论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值得仔细揣摩学习。三、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
「积累•运用」
四、给带点的字注音,同学间相互检查正误。
失道寡( )助 傅说( ) 胶鬲( ) . 畎( )亩
人恒( )过 .亲戚( ) 行拂乱其所为( ) 舜( )
五、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三里之城,七里之gūo( ) yù( )民不以封疆之界
管yí( )吾举于士 孙叔áo( )举于海
百里xī( )举于市 故天将jiàng( )大任于是人也
「感悟•探究」
六、朗读并背诵课文,小组同学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1、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环而攻之( )
A、环节 B、环子 C、围绕包围
⑵、城非不高也( )
A、城墙 B、城镇 C、都城
⑶、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A、举起 B、被推举 C、举行
⑷、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A、降低 B、投降 C、落下
⑸、而后作( )
A、奋起 B、写作 C、作品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A、亲戚畔之 : 。
B、曾益其所不能: 。
C、困于心,衡于虑 : 。
D、入则无法家拂士: 。
3、写出下列带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古义: 今义:
B、委而去之 古义: 今义: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 今义:
D、曾益其所不能 古义: 今义:
E、百里奚举于市 古义: 今义:
F、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 今义:
4、阅读下列段落,回答问题。
(一)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⑴、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选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⑵、文中和“顺”字相反的词是 。
⑶、文中“君子”是指 ,“道”是指 。
⑷、本段用了三个“不以”排除了“人和”以外的因素,得出“ ”的结论。
⑸、本段运用了 和 的修辞的方法。
⑹、为下列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 )。
A、对比关系 B、陈述关系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是( )。
A、假设关系 B、 因果关系 C、陈述关系
③本段内容所表述的中心观点是( )。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⑺、下面是上文中所写对“是人”进行磨练的几个方面,用原文填写这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①行为方面: 。
②生活方面: 。
③精神方面: 。
④身体方面: 。
⑻、上文所阐述的道理是下列哪一项?( )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生于忧患
C、死于安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拓展•升华」
七、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目标•兴趣」
一、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试根据提示写几句。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
富贵不能淫, , ,此之谓大丈夫。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
「积累•运用」
二、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解释。
A、不为( )苟( )得也: 。
B、为( )宫室之美为( )之: 。
C、如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生: 。
D、一箪( )食: 。
E、蹴( )尔而与之: 。
三、写出孟子下列名言相应的部分。
得道多助,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死于安乐。
天时不如地利,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民为贵, , 。
恻隐之心, 。
不以规矩, 。
四、填空,积累出自《孟子》的成语。
( )不敌众 明察( )( ) 出尔( )尔 ( )( )功倍
出( )拔( ) 心悦诚( ) 怨天( )人 ( )食壶浆
「感悟•探究」
五、背诵课文,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我的理解: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⑸、乡为身死而不受: 。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4、文章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说理的逻辑性,试从课文中各找一句例句,分析它的作用。
比喻句: 。
作用: 。
对比句:
。
作用:
。
排比句:
。
作用: 。
「拓展•升华」
六、你赞成孟子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吗?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目标•兴趣」
一、 庄周, 时期宋国人,哲学家, 代表人物。二、这两则故事均选自《 》,讲的都是庄子与 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关系的另一个侧面。它记叙庄子和惠子在濠梁游玩时的辩论,让人领略到庄子的机智幽默和辩证的艺术。
「积累•运用」
三、同桌比比,看谁注音又快又准。
相梁( ) 鹓( ) 醴泉( ) 鸱( )
濠梁( ) 儵鱼( ) 循( ) 汝( )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惠子相梁: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⑶、非梧桐不止: 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⑸、于是鸱得腐鼠: ⑹、鱼出游从容:
⑺、是鱼之乐也: ⑻、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感悟•探究」
五、朗读课文,注意人物表达的语气,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 ,鸱比喻 。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 ,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这也是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我的理解: 。
3、通过两篇短文的学习,你认为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欣赏他哪方面的才能?
我的理解:
。
「拓展•升华」
六、课外可查阅《成语词典》之类的工具书,看看有多少成语出自《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再进而阅读《庄子》选段,进一步了解《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单元自我测评(五)
一、基础知识(48分)
1、填空(8分)
(1)墨子名_______,是春秋时期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他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和_______。
(2)庄子名______,战国时_____国人。他是哲学家,是______家代表人物。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公输般(pán) 犀兕(xīsì) 鵷雏(yuánchú) 敝舆(yú)
B、文梓(zǐ) 禽滑(huá)厘 鸱(chī) 拂士(fú)
C、傅说(yuè) 胶鬲(gé) 醴(lǐ)泉 畎(quǎn)亩
D、至于郢(chéng) 一箪(dàn)食 蹴(jiù)尔 相(xiāng)梁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2分)
(1)、北方有侮臣者( )
A、欺侮 B、欺骗 C、招待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A、区域 B、限制 C、范围
(3)所恶有甚于死者( )
A、恶劣 B、讨厌 C、凶狠
(4)安知鱼之乐( )
A、安全 B、怎么 C、哪里
4、下面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 )(4分)
A、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5、对加点的词类活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吾义固不杀人(名词用作动词,讲道义)
B、所以动心忍性(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动)
C、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充满)
D、惠子相梁(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释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B、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般
C、所恶有甚于死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7、对下列特殊句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4分)
A、“宋何罪之有”是倒装句,“之”是倒装的标志。
B、“舜发于畎亩之中”是被动句。
C、“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省略句。
D、“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是判断句,“也”是判断的标志。
8、背诵检测。(8分)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义, 。 , 。
B、故曰, ,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 ,甲光向日金鳞开。
D、欲为圣明除弊事, 。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8~14题。(3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百里奚( ) 曾益其所不能( )
9、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良师益友(有好处的)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灾祸) 故患有所不辟也(忧虑)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10、将原文中的空缺补出。(4分)
11、第一段作者列举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4分)
我的理解: 。
12、第二段谈到个人经过痛苦斗争进程而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的三个字概括)(4分)
。
13、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4分)
我的理解:
。
14、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则短文观点的看法。(6分)
我的看法:
。
(二)寡人之于国也(22分)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⑴、河内凶:河内地方遭了饥荒。 ⑵、填然鼓之:战鼓咚咚敲响。
⑶、走,跑。 ⑷、直,通“只”。 ⑸、饿殍,道路上有饿死的人。
⑹、非我也,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15、读原文,填空。(10分)
(1)、语段出自《孟子》,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家,是继________(人名)之后的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2)、孟子善于比喻说理,“五十步笑百步”就是一个著名的比喻,联系全文,“五十步”比喻_______________,“百步”比喻_____________ 。
(3)、“五十步笑百步”流传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引申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给加点字注音。(3分)
移其粟于河内 ( ) 王好战( ) 弃甲曳兵( )
17、解释加点字。(3分)
或百步而后止( ) 弃甲曳兵而走( )( )
18、“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以五十步笑百步”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牒为械 B、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所以动心忍性 D、是亦不可以已乎
19、从下面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1)本文所出现的梁惠王是个什么样的君王?孟子对其持什么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2)联系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以及你所了解到的孟子的思想,结合这则短文,谈谈你对孟子关于战争、治国等方面的认识,能谈多少就谈多少。(4分)
我选 题做答:
17 公输
一、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 三、翟 战国 思想 政治 教育 墨 四、替 攻城时用来登城的器械,云,形容梯子很高。 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出发、动身 (有)什么见教呢?“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倒装句,有什么罪呢? 据理力争 明白事理 既然这样 为什么 停止 引见 破车 粗布衣服 好呀 木片 即使 五、1、墨子和公输盘、楚王 墨子 他前往楚国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2、楚王 16 17-22 3、子:先生 您 说:通“悦”,高兴 解释 已:停止 已经见:引见 召见 虽:即使这样 即使 为: 替 语气词 造 作为 是
4、⑴、距通“拒”,抗拒 圉通“御”,抵挡 诎通“屈”,折服 ⑵ B ⑶ 、A、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御者。 B、公输盘设计了多次攻城的巧妙战术。⑷、墨子为了阻止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孤身深入敌国,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着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是一个出色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六、提示:不义战争必然理屈词穷,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可联系历史上的战争或美伊战争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8 《孟子》两章
六、1、⑴、C ⑵、A ⑶、B ⑷、C ⑸、A 2、A、畔通“叛”,背叛 B、曾通“增”,增加 C、.衡通 “横” 梗塞 D、拂通“弼”,辅弼。
3、A、兵器 军人 B、离开 去、往 C、捣土用的杵 建筑
D、更加 利益 E、市井 市场 F、这 表示判断 4、(一)、⑴、C ⑵、畔 ⑶、圣明的君主 施行“仁政” 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⑸、.排比,对比 ⑹、.①、A ②、A ③、A (二)、⑺、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③、苦其心志 ④、劳其筋骨 ⑻、B
19 鱼我所欲也
一、留取丹心照汗青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命诚可贵 二者皆可抛
三、失道寡助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 地利不如人和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皆有之 不成方圆 四、寡 秋毫 反 事半 类 萃 服 尤 箪 五、1、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2、⑴“辟”通“避”,躲避 ⑵“辩”通“辨”,辨别 ⑶“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⑷“与”通“欤”,语气词 ⑸、“乡”通“向”,从前,原先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4、比喻句:如“舍鱼而取熊掌” 恰当地说明了人们在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对比:“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那些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都是。 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20 《庄子》故事两则
一、战国 道家 二、《庄子•秋水》 惠子 四、⑴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国都、京城 ⑶、栖息 ⑷、疑问代词,怎么 ⑸、在这时 ⑹、安闲自由 ⑺、这 ⑻、完全,确定是 五、1、志向高洁之士 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具有澹泊高雅的情趣。他善于想像而又深思善辩,擅长设喻说理,文辞富有浪漫色彩,富有个性。(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六、(略)
单元自我测评(五)
一、1、(1)、翟 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 (2)、周 宋 道
2、C 3、(1)、A (2)、B (3)、B (4)、C 4、D
5、B 6、C 7、B 8、A、亦我所欲也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黑云压城城欲摧 D、肯将衰朽惜残年 二、(一)、8、xī zēng 9、C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生于忧患 12、改、作、喻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4、对一个人来说,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吃苦耐劳,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有严于执法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惕敌对势力的入侵。
(二)、15、(1)轲 战国 思想家 孔子 (2)梁惠王之政 邻国之政 (3)是指打仗时逃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讥笑那些逃跑一百步的士兵 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16、sù hào yè 17、有的 兵器、武器 逃跑 18、D 19、(1)、从所选的片断来看,这是一个好战的君王。孟子对其进行了劝说和批评。但好像文中的君王也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在一定意义上也算是一个体贴百姓的国王。 (2)、所选的短文,体现了孟子对战争的厌恶,他希望各个国家放弃战争,施行“仁政”。
标签:语文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