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11

编辑:haiyangcms

2013-07-1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2.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同学们喜欢绿吗?(学生答)为什么喜欢绿呢?(个别学生答)对!绿生机勃勃,活泼可爱,它是生命的象征,可以给失意的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可以给焦虑的人带来精神的宁静,可以给苦闷的人增添生活的快乐。绿确实值得我们去爱,但你会因为喜爱绿而将一枝绿色从屋外囚禁到屋内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青年,他因为爱绿,真的把窗外的绿囚禁到屋内,这位青年是谁?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关于陆蠡的资料,课前已经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下面就先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作一交流。

2、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

3、陆 蠡 (1908—1942),原名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本文是陆蠡的代表作,写于抗战爆发之后,华北沦陷,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京的一段生活,表达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之情。巴金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

更多精彩推荐: 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 初三 > 语文 > 初三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