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6-22
三、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词:
要求:(1)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做上记号。
(2)提示学生注意节奏,用”/“划分节奏。
(3)词大致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派,请你感受此词属于哪一派。
2、师生交流。
沁园春 雪 顿失/滔滔。 惜/秦皇/汉武,
(1936年2月) 山舞/银蛇, 略逊/文采,
毛泽东 原驰/蜡象, 唐宗/宋祖,
北国/风光 欲与/天公/试比高。 稍逊(xùn)/风骚。
千里/冰封, 须/晴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hán)
万里/雪飘。 看/红装素裹 只识/弯弓/射大雕。
望/长城/内外, 分(fèn)外/妖娆(ráo)。 俱/往/矣,
惟余/莽莽(mǎng); 江山/如此/多娇, 数(shǔ)/风流人物,
大河/上下, 引/无数英雄/竞/折(zhé)腰 还(hái)/看/今/朝(zhāo)。
(3)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点评
强调豪放风格,要读出气势,读出激情,声音要洪亮,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心潮澎湃。
(4)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5)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四、学习上阕:写景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同学自行讨论,试着说出词句意思。
3、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4、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5、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6、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7、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8、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9、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练习:熟读并背诵课文。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