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6-22
☆佳段欣赏
12、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钗,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评点】这是闰土的第一次出现。描写了一幅少年月夜刺猹图,景物色彩明快、艳丽,人物活泼、机灵,二者相映成趣。这是留在“我”心中儿时伙伴的美好回忆。“一幅神异的图画”的描写,流露了“我”对少年闰土的景仰,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为后面写闰土的变化作了铺垫。因为在插叙“我”和少年闰土儿时友情时,“我”和少年闰土是对照着写的。闰土会捉鸟,知道各种贝壳,跳鱼,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知识,而这些正是我所缺少的。
13、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评点】这是闰土形象在文中第二次出现,是对第一次形象的补充。少年刺猹的形象有点虚,只突出了“项带银圈”,重在写动作,“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实实在在的肖像描写,写出闰土的健壮、憨厚、可爱。“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写了两个少年自然地感情相通,天然地交往并友好起来,一点也不存在等级观念。
14、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评点】这是闰土形象第三次出现。作者用重笔进行外貌刻画,用对比方法写出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判若两人:这不仅仅表现在身材的增加上,更主要是脸色、服饰和手的变化上。“灰黄”、“肿”、“破”、“极薄”、“开裂”等词体现了他在痛苦生活的煎熬下,饱经风霜、极度贫困的事实。昔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闰土,如今在痛苦的生活中挣扎着。
问题探究
1、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解答]这样变化的原因,课文里也有提及: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是表层原因,其深层原因,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为什么中国当时的社会会陷入这样苦难深重的境况。从这样的探讨中也可以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2、“我”的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解答]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我”怎样对待闰土,“我”怎样看故乡所发生的让人伤心的变化,“我”对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通过对“我”这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窥见旧中国要求变革的进步知识分子心灵的一角。
3、作者最后所说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怎样理解?
[解答]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体验对话
师问:鲁迅笔下所回忆的“故乡”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同学们,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它的美丽吗?
甲生: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的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不是鲜艳的,明丽的,任何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都是鲜明的,它构成的是一幅“神异”的图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乙生:它是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碧绿的西瓜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安详的画面。但在这静谧的世界上,却有着活泼的生命。这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的感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这里营造的世界,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
丙生:它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啊!这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海边的沙地。但在这广阔的天和地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有活泼的少年闰土,有猹、獾猪、刺猬,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有五彩的贝壳,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这个世界广阔而又鲜活,一点也不狭窄,一点也不空洞。
[思维点拨]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和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文中所描绘故乡的画面就是作者最美好回忆的见证。以上互动过程,让同学们从品味画面美的角度去和作者一起分享故乡的美丽,既能鉴赏课文的美点,又能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题指津
探讨与练习一: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
【思维展示】此题意在引导同学们分析人物,进而理解主题。
【参考答案】课文主要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
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崇拜的英雄。二十几年后,苦难的生活使得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杨二嫂:二十几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后,她变得泼悍、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虚伪的吹捧、尖刻的嘲讽,还中伤闰土偷碟碗。
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因为中国农民的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而悲伤;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对理想的人与人关系的渴望,等等。可以有多种认识
探讨与练习二: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思维展示】此题意在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人物,并由此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参考答案】“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由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更多精彩推荐: 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 初三 > 语文 > 初三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