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编辑:

2013-06-22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

人文科学:即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它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文艺学等。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激变:急剧变化。

文章主旨

本文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中国教育的状况和自身的学习经验,从古代的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我们应该具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号召中国学生培养实验的精神,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写作分析

1、思路清晰缜密。开篇针对中国学生提出论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主体部分先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从而指出现代学术的基础。然后讲道理、摆事实,说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再从科学进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和中国学生的弱点几方面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即具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结尾部分再次强调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表达了良好的愿望。全文条理清晰,说理细致严密。

2、语言简朴通俗。多用口语,如话家常。举事论理,简洁朴实。

精读品析

☆妙句涵咏

1、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评点】王阳明是儒家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万物都建立在精神的基础上,精神决定一切,王阳明认为道理与知识的获得是靠自己去“想”出来的。所以他把对外界物质的探索、观察误认为是对自己内心或精神上的研讨。

2、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评点】由上文作者论述“实验的过程”的真正涵义,我们可以知道真正的实验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成功的实验就更非易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所以历史上学术的突破性进展往往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也正因为如此,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佳段欣赏

3、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评点】这一段揭示出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不一样。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评点】这一段说明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探测。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5、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评点】这一段是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而不会做研究。这里指出了中国学生的短处及产生的不良后果。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