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8-25
二.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三.进行新课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1)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4)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1)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1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5.练习、布置做业。(III)一. 复习引入新课:复习内能的概念,复习中强调物体的内能是能够改变的。通常物体温度的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上节课讲的摩擦生热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 新课教学
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观察并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③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例子:锯条温度上升了)
4.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5.小结:
(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
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
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
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3)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三.布置作业:《课课通》
回答问题
学生举例概括总结
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提供的内能热量知识点梳理,,大家仔细品味了么,希望在学习上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关推荐:
标签:物理知识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