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yn
2014-07-04
同学们,威廉希尔app 为您整理了最新人教版初三年级物理同步练习,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4•随州)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考点: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从“狗和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得到相关的信息即可解题.
解答: 解:A、大象的声音频率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狗的听觉范围在15Hz~50000Hz,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该选项说法正确;
C、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广,人说话的声音狗是能够听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大象的听觉范围是1Hz~20000Hz,而狗的发声范围是452Hz~1800Hz,因此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从题干信息中搜寻有用的信息,考查学生根据信息总结结论的能力.
2.(3分)(2014•随州)长期以来随州人民的生活能源离不开煤、石油、天然气这些①,由于这些②在自然界中越用越少且有排放污染,人们正在寻找理想能源.随州市的“齐星公司”正在研发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因为太阳能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所以叫它③.太阳能取之不尽又清洁环保!我们期待太阳能的深度开发,我们期待蓝天白云!以上叙述中①、②、③分别是指( )
A. 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 B. 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
C. 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D. 化古能源、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考点: 能源的分类.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化石能源: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
(2)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3)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
解答: 解:(1)像煤、石油、天然气等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燃料,属于化石能源;
(2)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因为太阳能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所以叫它一次能源.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的基本概念,属于基础题目.
3.(3分)(2014•随州)以下表述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一项是( )
A. 伽利略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总结而来的
B. 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他还发现了白光通过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
C. 中国古人发明了“司南”,认识到了利用磁石能确定地理方位
D. 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而法拉第是第一位发现“电能生磁”的科学家
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光的色散;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 析: 本题根据伽利略、奥斯特、牛顿等科学家的成就和物理学史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伽利略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总结而来的,故A正确;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发现了白光通过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故B正确;
C、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已经认识到了地磁场的存在,发明了“司南”,利用磁石能确定地理方位,故C正确;
D、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首先发现了“电生磁”的规律;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发电机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和科学成就,常识性问题,平时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4.(3分)(2014•随州)艾梅同学将一只点燃的蜡烛靠近妈妈的梳妆镜,她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两个该蜡烛的虚像(两像大部分重叠但稍有错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烛光经玻璃前表面反射形成一个虚像,经后表面反射又形成了一个虚像
B.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会产生两个像
C.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应选择厚一些的透明玻璃板
D. 在水面上方25cm处悬枚硬币A,将同样的硬币B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与A的像重合时,真实的B与水面的距离也是25cm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A、观察像时,由于玻璃的两个面都会成像,所以会出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D、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A、玻璃有两个面,并且都会将蜡烛的像反射回来,这时便会有两个重叠的像,所以是由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像造成的,故A正确.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梳妆镜不透明,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错误.
C、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C错误.
D、在水面上方25cm处悬枚硬币A,将同样的硬币B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与A的像重合时,此时像的位置偏高,因此B与水面的距离小于25cm,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注意体会实验过程和做题经验积累.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威廉希尔app 编辑以备借鉴。
标签:物理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