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05
(2)拉力的功率。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滑轮为动滑轮,根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可知,当拉力F向右移动距离s时,相同时间内物体向右移动2s的距离,物体向右移动的速度也是拉力F移动速度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v=s/t,可以求出F移动的距离s,然后再根据W=Fs、P=W/t求出功和功率。也可以利用P=W/t=Fs/t=Fv求拉力F的功率。
滑轮为动滑轮
v=2 m/s÷2=1 m/s
所以s=vt=1 m/s×2 s=2 m
所以W=Fs=4 N×2 m=8 J
所以P=W/t=8 J/2 s=4 W或P=Fv=4 N×1 m/s=4 W。
答案:(1)拉力F在2 s内做的功为8 J。
(2)拉力的功率为4 W。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2010甘肃兰州模拟,2)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与乙( )
A.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3 B.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2
C.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1 D.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2
解析: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由W = Fs可知,路程之比为3∶3,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3∶2。因汽车匀速行驶,所以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1∶1。由P =W/ t可知,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3∶2。本题是对新课程“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目标的落实,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答案:B
2.甲、乙两台机器,甲的功率比乙的大,则( )
A.甲做的功比乙做的功多 B.甲做功比乙做功快
C.甲做功所用的时间比乙的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做功就快;功率小,做功就慢,选项B是正确的。根据W=Pt,只知道功率的大小而时间的大小不确定,无法确定做功的多少。同样根据t=W/P,只知道功率的大小而功的大小不确定,也无法确定做功所用时间的长短,因此,选项A、C、D是错误的。
答案:B
3.初三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想估测某同学上楼的功率有多大,已知该同学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10 s,则他上楼的功率大约是( )
A.3 W B.30 W C. 300 W D. 3 000 W
解析:这道题较为开放,答案不是具体确定的,但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只要介于这个范围内就是正确的,而且这道题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考查了学生的估测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改思想。根据P=W/t、W=Gh、G=mg可得,该题估测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一层楼的高度。一般初三学生的体重介于40—70 kg,一层楼的高度为3 m左右,所以,上楼的功率介于240—420 W之间,因此,正确答案为C。该题注意估测的值不能跟实际值偏差太大,偏差太大就是错误。还有就是从一楼上到三楼是两层楼的高度,不是三层楼的高度,这也是错选其他选项的原因。
答案:C
4.(2010广东珠海模拟,14)如图15-3-3所示,在50 s的时间内,男孩提着重15 N的小提琴水平向左匀速走了100 m,女孩用5 N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向右匀速走了100 m,他们中,对物体做功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男孩”或“女孩”),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_____。
图15-3-3
解析:男孩提着小提琴沿水平向左匀速行走,手提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而移动的距离沿水平方向,手的提力对小提琴没有做功;女孩用5 N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向右匀速行走,箱子沿水平拉力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女孩的拉力对箱子做了功,W=Fs=5 N×100 m = 500 J。她做功的功率是P=W/t=500 J/50 s=10 W。
答案:女孩 10 W
5.甲、乙两人用力之比为2∶5,各自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之比是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的功率之比为______________。
解析:W1=F1s1=2×3 J=6 J W2=F2s2=5×2 J=10 J
P1= W=3 W P2= =10 W 所以
答案:3∶10
6.(2010上海浦东模拟,8)图15-3-4是中国科学家正在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在组装时,需要用如图15-3-4所示的滑轮把重为1 0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2 m,则作用在滑轮上的拉力F为___________N,绳子对重物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J。若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为1 min,则绳子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W。
图15-3-4
解析:题中所使用的滑轮是定滑轮,其特点是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则作用在滑轮上的拉力F=G=1 000 N,绳子对重物所做的功为W=Gh=1 000 N×12 m=1.2×104 J,绳子对重物做功的功率是P=W/t = 1.2×104 J/60 s=200 W。本题是对新课程“会运用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目标的落实,将物理知识与科技信息结合,设置情景新颖,同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答案:1 000 1.2×104 200
7.小红每天都练习跳绳,跳绳时她所穿鞋的总质量为0.4 kg,平均每分钟她跳绳120次,假定每次双脚抬离地面的高度均为5 cm,则每上升一次她对鞋做的功为____________J;她跳绳时对鞋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___W。(g取10 N/kg)
解析:本题是利用W=Gh和P=W/t求功和功率的计算题。根据G=mg,可求出小红对鞋用的力。根据W=Gh=0.4×10×0.05 J=0.2 J上升一次小红对鞋做的功,再乘以次数就是她1分钟所做的功;她的平均功率P= s=0.4 W。
答案:0.2 0.4
8.体育课上,汪洋和李鹏在练引体向上,汪洋突发奇想,对李鹏说:“咱俩谁做引体向上的功率大?”
(1)请你告诉他俩怎么比较功率的大小。
(2)如果汪洋的体重已知,要测出他的功率,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
(3)写出测量的具体步骤并写出功率的表达式。
(4)测量中为了便于记录测量数据,请你帮助他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解析:(1)比较他俩功率的大小有两种方法。(2)该实验的原理是P=W/t,再根据W=Gh、G=mg和题意可得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该题必须注意实验原理和所测物理量的表达式的区别。(4)因为这是一个间接测量的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中至少应包含直接测得和间接测得的两种数据。注意每个物理量后面要标注单位。同时,为了测量得较为准确,尽量多做几个引体向上,测量平均功率。
答案:(1)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或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2)高度和时间
(3)①用刻度尺测出他做引体向上的高度,记为h
②用秒表测出他做n次引体向上所用的时间,记为t
③求出他受到的重力G=mg
④求出他做的功W=Gh=mgh
⑤求出他的平均功率P=nmgh/t
(4)
质量m/kg 重力G/N 高度h/m 功W/J 时间t/s 功率P/W
9.如图15-3-5所示,某矿产工人用200 N的水平拉力,抓紧绳子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在10 s内将矿井里质量为32 kg的物体提升4 m。若不计一切摩擦,求:
图15-3-5
标签:物理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