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片断

编辑:

2013-07-28

生:一样的证明。

师:是一样吗?再仔细看看。

生众:有一点不一样,就是要利用

(S顶上的字母r表示成比例的意思,以后同)来证ΔABD∽ΔA1B1D1(

)。

师:是的,要细心一点,请大家写出证明过程。

生:∵ΔABC∽ΔA1B1C1,

∴∠B=∠B1

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A1D1是B1C1边上的中线

∴BC=2BD,B1C1=2B1D1

∴ΔABD∽ΔA1B1D1(

)

=

=k

师:谁来总结一下这个小结论?

生: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师:你们说的是一切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这几个也是特殊的,我也要难一难你们,更一般地,能证明下面的结论吗?

如图所示,如果ΔABC∽ΔA1B1C1, D是BC边上的点,且BD=

BC;D1是B1C1边上的点,且B1D1=

B1C1,且

=k,试说明:

=

=k。

生:这个简单,把上面证明中

“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A1D1是B1C1边上的中线

∴BC=2BD,B1C1=2B1D1

改为:∵BD=

BC,B1D1=

B1C1

∴BC=3BD,B1C1=3B1D1

师:呵呵!你们很会偷懒的,不过这里偷懒无罪,积极动脑该表扬,这也是积极动脑的表现,前面我们提到跳步的现象这里还不存在,这点我很满意,大家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在这里我更满意的是这里的“偷懒”行为。因为前面几位同学的步骤实在是太繁,我不想提出来,是希望激出某类“偷懒”的行为,现在成功了。主要是通过代换将式子化为我们的需要的式子。由衷的为你们的自发性成功道贺。不过别得意,好戏还在后头,我还要再难一难你们,接招:

把A、A1分别沿AB、A1B1移动到E、E1的位置,如下有:

如图所示,如果ΔABC∽ΔA1B1C1, D是BC边上的点,且BD=

BC;D1是B1C1边上的点,且B1D1=

B1C1;E点在AB上,且AE=

AB;点E1在A1B1上,且A1E1=

A1B1,有

=k,试说明:

=

=k。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