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威廉希尔app 编辑:chuzhong3
2011-06-03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1957年至1966年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探索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十分艰巨的过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与失误。
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道路的思考,培养学生判断或评价是非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经验教训的分析与总结,培养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1.《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2.中国共产党八大的正确决策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2.整风运动的开展
3.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
1.庐山会议与彭德怀上书
2.“反右倾”斗争
3.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形成
五、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
1.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七千人大会
3.十年建设成就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
本章内容范围广、头绪多,教学时间为两课时,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 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训。重点为八大的正确决策和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与十年建设成就。
本课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
二、由于本章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头绪多,理论性强,讲授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十年探索的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形势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这十年中,我们党在这两大问题上既有正确的决策又有严重的失误。同时,政治战线的斗争和经济战线上的成就与失误相互交织,使探索道路呈现为曲折发展。但是,总趋势是前进的。因此,讲授时注意围绕本章“探索”的特点,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章的脉络。
三、在讲授本章具体内容之前,先引导学生学习引言内容。首先指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具体指的是:1956年5月至1966年初。然后让学生明确: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除了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外,还有国际背景。而且,国际背景时常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十年探索中的决策。
四、“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一目是本章重点内容。教学时应讲清以下三个问题。
1.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第一步,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1956年,这一探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经过《论十大关系》理论的准备,由于指导思想正确,中共八大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2.讲授《论十大关系》时,第一,结合小字内容让学生了解,《论十大关系》是我党借鉴苏联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物。第二,《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反映了党为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开始。它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和正确方针的制定作了准备。
3.讲授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决策内容时,可采用让学生阅读、问答的形式进行。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包括图画),然后回答两个问题:①中共八大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重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是正确的?②试评中共八大坚持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因此,国内的主要矛盾必然要发生变化。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它的着眼点,在于指出国家的重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突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让学生结合小字内容认识到,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是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一五”计划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
在讲授有关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时,注意表述准确,即“八大坚持了……”而不是“八大制定了……”。究其原因,教材小字内容已作说明。1956年5月,中共中央就已经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关于八大的意义,着重强调两点:第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科学性。如在经济建设上,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五、“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一目,教授时应讲清以下五个问题。
1.八大以后,进一步探索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如何按照八大确定的方针,编制1957年建设计划和调整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一个是如何准备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益突出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如果从实质上讲,调整经济计划和调整经济关系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待这个问题,在进一步探索中,党有过科学的、正确的、创造性的理论,但也有重大失误。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根据教材,重点讲清文章的重要观点。教材主要提到了三点:第一,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第二,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第三,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文章的观点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即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讲话”的背景,教材涉及不多,尤其未写出当时国际背景,教师可不作补充,但应清楚,以便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讲话》发表的重要性。
3.讲授整风运动时,第一,适当补充整风运动开展的原因。由于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缺乏经验,许多人习惯用阶级斗争的组织形式和处理方法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同时在党内有一些同志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滥用党的威信,单纯靠行政命令办事,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因此,1957年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整风运动,以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水平,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整风运动是一次思想教育运动。它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整风运动的具体内容时,可与延安整风作一比较。指出整风运动把反官僚主义放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已是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易于滋长特权思想、骄傲自满情绪、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第三,整风运动的开展在教材中是用小字叙述的,可让学生阅读,明确认识整风运动的初期是健康的、有益于党的建设,是探索的新成果。
4.整风到反右派的转变,应着重让学生了解转变的原因。可让学生结合小字内容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掌握;右派分子确实存在,对严重违反社会主义利益的错误、言论进行批判,在全国人民中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人们分清大是大非,以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秩序是完全必要的。
5.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是本章的难点内容。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说明了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材指出了党在指导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要给学生指出,这是由于党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缺乏全面的正确认识造成的。这是建国以后党历史上的一次大教训,说明驾驭不熟悉的复杂政治局势的艰难和实现政治生活历史性转变的不易。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产生的影响,是初中教材未涉及的。理论性较强,尤其第一点。教师讲授时适当地加以说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由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实践后来逐渐被错误地上升为理论。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这次大会也并非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并指出“还会继续一个很长的时间”。1957年右派进攻的事实证明意识形态领域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确实没有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的完成而自然结束,但是如何处理好这种斗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党缺乏深刻的认识、也没有经验。因此,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实践后来反映到理论上,就是动摇与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具体表现为,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改变了八大的科学论断。到八大二次会议时,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理论进一步确立,甚至宣布我国社会有“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把知识分子列入了第二个剥削阶级范围内。这些成为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一再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目是教材中的难点内容,讲授时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从总路线的提出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当时称为“三面红旗”),是我国力图在探索中打开一个新局面的标志。但是历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政治上“左”的指导思想的失误,即对阶级斗争问题认识上的错误与经济建设上违背经济规律而出现的曲折是交织在一起的。
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第一,总路线的提出是有一定背景的。首先是反右派斗争的影响。党认为反右派斗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其次,整风中,在一些农村、工厂也出现了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使一些领导人误认为完全有可能以更高的速度进行建设。这些说明经济建设的方针与政治方针的密切联系。第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评价,可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从主观上讲,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普遍的良好的愿望。从客观上讲,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第三,总路线的颁布,使“左”倾指导思想更加膨胀,随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第一,发动的主要原因是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指导思想“左”的错误。第二,“大跃进”开展的标志和表现。“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从各方面开展起来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表现:农业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以至一二年达到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七年,五年以至三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第三,全面发动、达到高潮。1958年8月17日至30日的北戴河会议是1958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前,对钢产量翻一番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已酝酿确定,但尚未形成全民运动。会后,一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从而铸成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全局性的、严重的“左”倾错误。教材中的小字部分以较大篇幅反映了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以加深理解。第四,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生产关系方面向更高形式过渡。农业合作化运动走向“左”的极端,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人民公社的特点可结合小字内容讲清“一大二公”的含义,指出这严重地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水平,脱离中国农村的实际,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4.在这一时期里,由于指导思想“左”的错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对此,中国共产党为纠正“左”倾错误作了初步努力。教材小字对此作了简单的介绍,可引导学生阅读。但是,毛泽东一方面纠正某些“左”的错误,另方面又充分肯定“三面红旗”,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左”倾错误没有彻底得到纠正,形势没有根本好转。特别是庐山会议后期,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整个形势的逆转。
七、“‘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一目,应讲清以下两个问题。
1.“反右倾”斗争。是本章教学难点 内容。它是高中教材新增的内容,初中教材未讲。第一,庐山会议。1959年7月2日~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通称庐山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的目的是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左”的错误。因此,庐山会议的初期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二,彭德怀上书。由于彭德怀上书导致纠“左”中断,“反右倾”斗争开始。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彭德怀“意见书”的正确性。然后指出,毛泽东由于从根本上肯定“三面红旗”,不允许别人反对,再加上党的民主生活不够健全,因此,彭德怀的上书使他产生严重的误解,认为这些批评和意见是对党的攻击,认定彭德怀等人组成反党集团,向党进攻。由此得出结论,党正处于内外攻击之中,右倾已成为当前主要危险。于是,对彭德怀等进行批判,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反右倾”斗争。第三,“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教材写出三点。①阶级斗争扩大化进一步升级。升级的表现是,把党内关于方针政策的不同意见的正常讨论,当作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来看待与处理,并且引申到党的高级领导层中,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②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进一步发展,以至后来发生更大失误。③政治上的错误指导思想必然会影响经济建设。“反右倾”与“大跃进”成为造成三年困难的主要原因。
2.三年经济困难。重点讲清原因。指出,造成困难的主观原因,也是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以及后来的“反右倾”斗争。客观原因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又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三年经济困难的情况是以小字形式出现的,让学生阅读,不作掌握要求。
八、“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一目是本章重点内容,需要讲清以下三个问题。
1.“八字方针”的提出。这一内容,初中教材没有讲,是高中教材新增内容。教材强调了两点。第一,调整政策首先从矛盾最突出、最尖锐的农村开始。1960年10月开始,党中央已部署在农村进行整风整社,以肃清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并以纠“共产”风为重点。这些对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第二,“八字方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是以调整为中心,整个工业、农业、商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都要贯彻执行。“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党在这个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指导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它是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为战胜困难而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
2.七千人大会也是初中教材中未有,高中教材新增的内容。讲授时注意强调两个问题。第一,七千人大会是党在经济上贯彻“八字方针”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的积极措施。目的是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动员全党更坚决地执行调整方针、为战胜困难而奋斗。第二,大会的主要成就:①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②毛泽东等人带头做了自我批评。可结合教材中文献材料及小字内容作一讲解。③会议前后为“反右倾”斗争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这次会议虽然未能从根本上纠正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对所谓“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错案也未予以平反。但是,这次会议发扬了民主,统一了大多数同志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对全面贯彻“八字方针”,动员全党团结一致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起了积极作用。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调整任务胜利完成。
3.十年建设成就在初中教材中已有一些描述,尤其对英雄模范人物叙述较为详细。高中教学则应侧重让学生认识,前进是十年探索中的总趋势。首先让学生认识取得成就的原因:十年中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顶住国外反华势力的压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十年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可结合图、表作一具体讲明,指出重点建设的成就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涌现,说明从物质与精神文明两方面都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并指出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战胜困难的精神风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十年成就是怎样取得的?说明了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前所未有的十年,是非常艰巨的十年,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克服困难才取得的。
标签:初三历史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