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编初三化学暑假作业试题

编辑:

2013-12-13

9.(2分)(2013•天津)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 1:1 B.x  2:1 C. 4:1 D. 5:1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 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

解答: 解: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2g=5:1.

故选D.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

10.(2分)(2013•天津)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氢气 氯化氢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C 锌粉 铁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过量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碳酸钾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

11.(2分)(2013•天津)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新$课$标$第$一$网

B.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C. 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D. 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性金属都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

考点: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废旧电池中铅、汞的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B、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C、铝具有自我保护作用,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性金属都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

解答: 解:A、废旧电池中铅、汞的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故B正确;

C、虽然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但铝具有自我保护作用,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强,故C错误;

D、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性金属都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铁、铝的性质,并且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12.(2分)(2013•天津)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混合后分子变小了

B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 在其溶液中都含有OH﹣

C 氮气常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化肥硫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 硫酸铵和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常见气体的用途;碱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具有通性的原因进行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铵态氮肥能和熟石灰发生反应而降低肥效结合中和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氮气常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D、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能和熟石灰发生反应而降低肥效,但硫酸铵与熟石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氮气的性质与用途以及铵态氮肥使用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2013•天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 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C.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D. 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B、据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分析判断;

C、据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据t2℃时甲的溶解度及溶解度的含义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所以将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二者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质的质量不相等,甲>乙,故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最多溶解50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此外,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即可顺利解答.

14.(2分)(2013•天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B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C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D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A. A B. B C. C D. D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