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初二语文上册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编辑:sx_zhanglz

2017-10-24

语文这门学科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得要理解,钱塘湖春行知识点与解析整理如下,赶紧来看看吧~

【原文】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释】

1、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2、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3、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4、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5、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7、阴:同“荫”,指树荫。

【译文】

1、本诗是写早春景色,是一首写景诗。

2、本诗的线索:游人的游踪。

3、本诗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1)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2)、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进行景物描写。

4、最能体现出早春景色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是一手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然后点明环境。

第3、4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诗人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

5、6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迷人眼”是说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为之着迷。“渐”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

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课后练习】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       )

参考答案:

1.《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乐天  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三 四 颈  对偶

3.D

4.C

5.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二语文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预祝大家在学期可以更好的学习。

标签:语文知识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