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二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学习课

编辑:

2016-11-04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雨林正在以每分钟27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二部分(第2~5段):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些物种,同时揭示了雨林遭到摧毁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6~10段):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第四部分(第11~13):警告人类:如果雨林遭到完全的毁灭,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六、写作特色

1.列数字与作比较相结合,能把事物和事理说得清楚明白,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举出课文实例分析)

2.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释事理。

3.说明语言的严谨。

七、练习全解

一、在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树干表示雨林,树枝表示与之休戚相关的物种)。

答案见“问题研讨”第1题。

二、列数字与作比较相结合,能把事物和事理说得清楚明白,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简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效果。

1.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列出雨林每分钟的毁灭速度后,再强调其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这样一比较给人具体、清晰的直感,突显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2.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仅能换得100克汉堡包,这里数据之间的比较,突显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列数字与作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增加了信息的冲击力,起到了触目惊心的作用。

三、阅读附文并查阅有关资料,谈谈如何避免长江流域再次发生全流域大洪水。(附文见教材)

回答一:通过这次大水灾的教训,国务院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灾后重建32字方针。实际上就是要开展长江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答二:近年来,退耕还林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果。

1997年8月5日,江总书记发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1998年特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灾后重建的32字方针。1999年,朱容基总理先后视察了西南、西北6省区,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工作。

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退耕还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17个省(区、市)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工作。

——摘自国家林业局2002年1月14日《林业情况通报》

回答三: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附文详略安排有致。不难看出造成1998年长江全流域大洪水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雨量过大,间接原因是生态破坏严重、盲目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造成负面的生态效应,这些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因此作者详写,写得较深透。而湿地破坏、农村池塘萎缩、人水争地等,很显然也是不可不指出的原因,但又不宜过于详细写,否则会喧宾夺主,所以作者略写,点到为止。

人们为什么要摧毁雨林?雨林毁灭会带来什么后果?初二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学习课介绍过之后,大家了解了吗?本单元文章八年级语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知识点(语文版)介绍给大家~

标签:语文知识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