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

编辑:

2016-08-12

3.难点精讲

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捂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问题全解

一、语言探究

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1.准确.

①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②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③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也是为了明确.

2.语言的精练、铿锵.

①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

②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

3.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富有表现力.写我军,写敌军,语言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例如,表现我军英雄气概和强大气势用了“冲破”、“横渡”、“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词语;报道我军胜利的战果,选取了“占领”、“歼灭”、“控制”、“封锁”等词语;写敌军则用了“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很泄气”等等,揭露了敌军不堪一击的虚弱本质.

二、新闻中议论的作用

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第二层写战况之后插入作者简要议论(“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其作用是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不堪一击的原因,有利于把国民党广大官兵与极少数战犯区别开来,有利于争取大多数,以瓦解敌军,从而使这篇文章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基础知识精讲】

课文全解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问题全解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洋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新闻,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了解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第二步,重点掌握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按照结构特点,理清层次,掌握文章内容,了解各部分联系.

第三步,细读消息,考虑作者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新闻内容?新闻中的议论性语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拓展训练】

1.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闻,也叫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扼要简明的文字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新闻的基本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时效性.新闻消息讲究一个“快”字,它有很强的时间性,过了这个时间众人都已知晓,再发表,意义就不大了.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开头部分所显示的时间“22日22时”就充分体现及时性,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传递出去.

第二,真实性.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在叙述上,人名、时间、地点、时间的来龙去脉都不能做任意的夸大或缩小.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的渡江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一句就体现了表述的真实性.而渡江人数的准确表述也能体现其特点:“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其中“至发电时止”是准确表述了渡完35万中2/3的人数的时间.

第三,结构的特殊性.新闻的结构是由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组成的.他们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标题是对中心事件的高度概括,是读者看了标题就知道事件的眉目.导语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起概述作用.一篇新闻对内容的安排,多采用“倒金字塔”的布局形式,把内容的精华部分放在开头的导语中,其他部分是对导语的阐述和补充,而主体部分则是详细报道事件的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详尽报道了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战况,并对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特色

①依时叙事.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多而不杂.

②详略得当.报道各路现实并没有平均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的较为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军的防线比较巩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具体地写了战果.

③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议论,这种议论即交待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④去粗取精.对如此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的报道,仅选取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作战的事件、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题材的特殊需要,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

⑤语言精炼.新闻报道对于语言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

精品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大家一定要仔细琢磨,理解,才能取得好成绩哦!

相关推荐: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悼念玛丽·居里》知识点:作品思路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悼念玛丽·居里》知识点:课文解析 

标签:语文知识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