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课后习题(1)

编辑:sx_yanxf

2016-04-29

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接下来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推荐了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课后习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犀(  )兕(  ) 鲋(  )鱼   文梓(  )  楩(  )楠      守圉(  )

短hè(  )       鱼biē(  )  鼋tuó(  )  敝yú(  )   糠zāo(  )

答案:xī sì   fù  zǐ  pián  yù  褐  憋  鼍  舆  糟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⑴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⑵然,胡不已乎?

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⑷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答案:⑴对人亲善,友爱。⑵停止。⑶制造。⑷入侵。

3.《公输》选自           。墨子,名          ,是春秋战国之际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尚贤、非功。

答案:《墨子•公输》  翟   墨   兼爱

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B子墨子九距之。

C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D公输盘诎。

解析:解答本类题,需了解通假字的知识要点:一是通假字的字音字义都是按其所通的本字来读来解;二是通假字一般是固定的,如“曾”通“增”,不能通“憎”;三是通假字之间一般不能互通,如“诎”通“屈”,不能“屈”通“诎”。根据以上要点,辨析出本题的通假字。其中B项“距”通“拒”, C项“圉”通“御”, D项“诎”通“屈”,只有A项不含通假字。

答案:A

2.一词多义。

⑴子墨子闻之。(     )   ⑵公输盘不说(     )

愿借子杀之 (     )     请说之   (     )

⑶见公输盘(    )       ⑷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胡不见我于王(    )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     )

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及其作用来理解含义即可。

答案: ⑴夫子、先生   您  ⑵高兴   解释  ⑶拜见   引见   ⑷这样   可是

3.下列各句中“之”字与其他几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墨子闻之。    B愿借子杀之。

C宋何罪之有      D请说之。

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每句话的含义,分别理解“之”的含义及用法,显然A、B、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C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C

4.下列加点的数词不表示确数的一项是(  )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C请献十金。

D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解析:本题前三项中的数词均为确数,而D项中“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答案:D

5.根据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2)胡不见我于王?

(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4)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解析:理解文言词句要抓住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语时还应结合该词在文中的用法及意义做出答案,突破了关键的词语再将全句连贯、通畅的疏通下来。

答案:(1)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3)即使如此,(可)公输盘在为我造云梯,一定要攻打宋国。

(4)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而)墨子的守卫低档(的方法和器械却)有余。

6. 墨子拜见公输盘后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述其中缘故。

解析:解答本题,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再结合文中的语言环境,阐述理由。结合全文可知墨子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答案:墨子并不是要请公输盘替他杀人,这是墨子的激将法,诱使对方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然后指出对方行为与观点相悖,从而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而无法争辩的境地。

有了上文为大家推荐的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课后习题,是不是助力不少呢?祝您学习愉快。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精选 

2016初二语文下学期《我有一个梦想》练习题及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