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29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爱莲说
学生预习准备: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重点字词: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教学目标:
1. 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2.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 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一、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 ),字( ),( )人,( )家。
2、本文是一篇( ),通常借物咏志讽世。
3、生字注音:甚蕃( )淤泥( )
濯( )清涟( ) 不蔓( )不枝 亵( )玩 鲜( )有闻
答案: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书,宋代,哲学家.
2.散文.
3.fán、 yū zhuó lián màn xiè xiǎn
三、朗读课文
1、先独自朗读,把不太容易读的句子做好标记。
2、小组解决朗读难题,并把好朗读关,争取每个同学都能熟练朗读,并划出每句的停顿。
3、注意以下句子读法: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翻译课文
1、参考注释及工具书,先独立翻译。标出你认为的难句。
2、小组内解决难以翻译的句子。实在不会的可以和其他组交流,或者同老师探讨。
3、对于重点句子,要尽可能人人都能翻译下来;对于重点词,争取人人都能熟记下来。
4、师生互动,检测翻译效果并作出特别指导。
五.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的哪些品质?
2.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
3.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2. :“我”爱莲花什么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六.课堂达标
1、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 (2)、香远益清( ) (3)、亭亭净植( )
(4)、陶后鲜有闻( ) (5)、濯清涟而不妖( )(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7)、宜乎众矣( )
(8)、晋陶渊明独爱菊( ) (9)、出淤泥而不染
2.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和牡丹哪个是正衬?哪个是反衬?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4.从语气上看,下面三句各属什么句?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答案: 重点词语解释: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益: 副词,更。植:树立。 鲜:少。 濯:洗涤。妖:妖媚。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宜:应当
独:只,仅 沾染(污秽)
2.重要句子翻释:(1).(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3.D
4、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文言文中“之”的 用法、词类活用。
2.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一、课前检测:
1.文言文中“之”的 用法,并举例.
(1.助词“的” (水陆草木之花)、2.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代词 (学而时习之).4。“到、往” (吾欲之南海)
2.小结两篇文中的词类活用
二、比较阅读《爱莲说》、《陋室铭》,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与妙处。(请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三.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从下列蜜蜂 竹子 粉笔中你可以言何志?写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更多关于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8)的相关知识请点击查看威廉希尔app 中学频道。祝同学们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标签:语文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