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6-24
13.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1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甲]
[乙]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20题。(15分)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它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他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他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他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拍板,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它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针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孔”,可他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针起钮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5.“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一句中加点字“骄傲”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是________词。(感情色彩)(2分)
16.“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这句用“嘀嘀嗒嗒声”来衬托屋里的安静,我们平时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一种单调而细小的声音传入你的耳中,你就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宁静。请句一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这段话中连用几个“再次”并且将穿针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写儿子“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为什么不写他扭过头看见母亲?如此安排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母亲反反复复也未能将线穿进针眼里,儿子只一句“妈,我来帮你”,母亲就完成了这一工作,并且“笑纹如花”,这是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1——25题。(18分)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周遭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痕迹。自己作孩童的时候,看到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反正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和憨拙的气力,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到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们。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暗天气中就不是;在孩子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的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伸,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无边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事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们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向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一世如藏身巨蚌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的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见地平线的。
2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1)庇护( ) (2)憨拙( ) (3)诅恨( ) (4)巨蚌( )
22.文章第1段中,“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你认为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23.作者在少年时追随地平线而对其产生诅恨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4.随着自己认识的加深,作者对地平线又有新的认识,所以作者说:“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25.作者由对地平线的诅恨,转化为对地平线的谢忱,你认为这种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试概括一下。(4分)
五、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报摘:有一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沓作文本。作文本上是一个幼儿园的31位孩子在50年前写的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便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自己是未来的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里游泳,喝了三升海水而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童,他认为,将来他肯定是英国内阁大臣,因为英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作文本重新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后,为他刊登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其中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希望得到那作文本。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寄了去。
一年后,布罗迪手里只剩下戴维的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人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英国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人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那个梦想就一直在我脑子里,从未放弃过。五十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眼前。” 】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一个盲童,竟能成为内阁教育大臣,原因何在?
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上文推荐的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大家仔细品味了吗?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相关试题请关注【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相关推荐:
标签: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