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13
13、(3分)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
母亲: “我”: 妻子:
14、(2分)读罢上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此举让家长、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想一想,列出几点你应该做的事。
15、(2分)上文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自选一处,写几句赏析的话。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次日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2)“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已经听了不下百遍。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梁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
(3)不知不觉间,到了县城。
(4)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5)我从门缝看见那人从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的手里抓了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里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6)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来,对那个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7)“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8)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的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9)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快餐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如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10)“什么?爹?”
(11)“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
16、文章第(2)、(6)、(8)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7、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并对那个买主进行简单评价。(3分)
(1)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
(2) 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的手里抓了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里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18、第(6)段“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一句中,“父亲”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19、等“我”要去捡地下的钱的时候,“父亲”为什么把“我”拉到一边,不让“我”去捡?(2分)
20、“父亲”二十年前对“我”的叮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人琴俱亡》,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人琴俱亡 刘义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1、释词。(3分)
便径入坐灵床上 ( )便索舆来奔丧 ( )弦既不调 ( )
子敬素好琴 ( ) 语时了不悲 ( ) ( )
22、翻译句子。(3分)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翻译:
23、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奔丧,第二件事王子猷恸绝。
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 是因为他自知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也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
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
D、王子遒“月余亦卒”的原因有生病和悲痛。
2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标签: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