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1-13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节选),完成6-10题。(共14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短语和加点词语。(4分)
(1)佁然不动( ▲ ) (2)往来翕忽 ( ▲ )
(3)斗折蛇行( ▲ ) (4)以其境过清( ▲ )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
8. 选文第②段明写鱼,暗写水,写出了潭水 ▲ 的特点,从描写角度来看,这属于
▲ 描写。(2分)
9.在第①②段中出现两个“乐”字,请说说分别是什么给作者带来这两次“乐”。(2分)
▲
10. 文章第④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
(二)阅读《明天不封阳台》(节选),完成11-15题。(共14分)
①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我知道,无论孵化能否成功,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②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
③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同时,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于是,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那一年,我去内蒙古草原参加一个笔会,当汽车进入茫茫草原的深处时,但见草原无际与长天相连,天地相接处,依稀传来牧羊人的歌声,一群群绵羊在蓝天下移动,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音。
④诚然,我们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心去贴近自然呢?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⑤不知什么时候,儿子拿来了一把布条,要帮鸽子做窝,又找来了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儿子十岁了,在这座楼房中长大,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儿子曾在这块草坪上蹒跚学步,也在夏季的草坪上捉过小虫和蚂蚱。在一片洋灰水泥的高大建筑群中,这块草坪仿佛是一个极乐的伊甸园,曾给儿子留下了多少温馨的记忆。可是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施工队,机器隆隆响了两天后,草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滑梯、跳跳床和电子游艺室。再也捉不到小虫的儿子,对眼前的这位“不速之客”似乎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爱怜……
⑥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⑦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标签: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