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一)

编辑:

2014-12-19

25.杜甫诗三首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齐鲁青未了(      ) 决眦(        )  不胜簪(       ) 逾墙走(     )

邺城戍(       )   无完裙(       )   老妪(       ) 泣幽咽(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   )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4)老翁逾墙走(   )

(5)吏呼一何怒(   )               (6)三男邺城戍(   )

(7)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8)夜久语声绝(   )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4、文学知识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2)《石壕吏》一诗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以此为背景,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含《石壕吏》在内的“三吏”。

5、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一首。(   )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答题。

(一)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10、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石壕吏(节选)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附书至(    )   新战死(    )   未去(    )

12、按提示填写句子。

⑴说明兵役之苛酷:

⑵说明战争之惨烈:

⑶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人们生活凋敝:

⑷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13、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和         。借老妇人的口述,写出了这一家人的                      ,控诉了封建官吏的           和           。

14、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1、huò   yǎn    qiān mò  yí  tiáo   jùn   qiǎn   yì    2 、(1)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义,味好,香浓(2)古:交错连通;今义: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3)古: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4)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的连词(5)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3、(1)《陶渊明集》 陶渊明 潜元亮 东晋 诗人(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1)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作了回答。(3)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4)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发现桃源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以及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7、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8、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9、D 10、 (1)通“邀”,邀请 (2)计划;打算 11、(1)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向外人说啊。”(2)就顺原路回去。 12、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22.短文两篇

1、lòu xīn tái dú 淤 涟 逸 蔓2、(1)就(2)这 只(3)博学的人 平民(4)使……扰乱 使……劳累(5)多(6)沾染(7)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8)更加 立(9)亲近而不庄重(10)应当 3、(1)菊  牡丹 正衬  反衬 莲的高贵品质(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3)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B 5、(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4)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6、示例:咏菊: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咏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1)出名(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大(4)身体8、(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9、答出文中任何一个骈句均可。10、(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1、“值得骄傲的地方”:可以是环境、房间布置、人物,还可以是情感等抽象的东西。12、对“作者所表达的道德情操”,我们可肯定,即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答;也可否定,甚至还可否定与肯定相结合,只要看法言之成理,关键是看分析表述是否有创见,有新意。

23.核舟记

1、wǎng  yí jī  ruò  sǎn  zhé 2、(1)曾经(2)大约 上下(3)靠近(4)举(5)极(6)平静(7)平(8)清楚明白(9)满(10)通“拣”,挑选 长而窄 3、C 4、B 5、(1)《虞初新志》魏学洢 子敬 明末 (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 鲁直 (4)盖大苏泛赤壁云6、(1)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种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3)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多点儿,高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4)这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7、中峨冠而多髯者;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第一层:总述船头上的三个人。第二层:说明苏黄共阅手卷。第三层:介绍佛印的神态动作。10、儒雅;放旷 11、为了说明雕刻者的技艺娴熟和高超。

24.大道之行也

1、jǔ mù guān fèn wù 2、(1)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成为(2)通“举”,选拔,推举。培养(3)以……为亲(4)职分 女子出嫁(5)憎恶(6)这 发生(7)造反兴起(8)用门闩插门3、(1)西汉 戴圣 49(2)论语 孟子 礼记 4、(1)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2)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4)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5、C 6、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7、(1)以……为亲,意动用法;亲人。(2)以……为子,意动用法;孩子,儿女。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9、(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2)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10、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11、(1)三;一层:从开头至“讲信修睦”;二层:从“故人不独亲其亲”至“不必为己”;三层:从“是故谋闭而不兴”至结尾。(2)总—分—总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4、言之成理即可。

25.杜甫诗三首

1、liǎo zì zān yú shù qún yù yè 2、(1)聚集 (2)通“层” 眼角(3)简直(4)越过(5)多么(6)防守(7)应征 还能够(8)消失3、B   4、(1)唐,现实,诗圣,诗史,杜工部(2)《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5、(1)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2)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3)妇啼一何苦(4)如闻泣幽咽6、(1)√(2)√(3)× 7、D 8、渲染了一种残破凄凉的景象。9、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10、忧国思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11、信;最近;离开 12、⑴三男邺城戍 ⑵二男新战死 ⑶出入无完裙 ⑷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3、发展  高潮 悲惨生活 冷酷 残暴 14、安史之乱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一)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语文试题栏目

标签: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