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编辑:sx_yangk

2014-07-08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威廉希尔app 编辑了2014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以备借鉴。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miǎn(    )怀     zhì(    )息    chóu(    )怅    qīn(    )佩 2.下面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①对于一班见意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簿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②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采,无不精堪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错别字

订正

3.按要求默写相关内容,并写出相应的题目、作者。(10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②长风万里送秋雁,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临风一唳思何事? 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池鹤》)    ④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城东早春》)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渔家傲》)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论诗》) 4.2008年的儿童节,是四川地震后的第一个儿童节,我们不禁想起了那一个个让我们感    动的面孔:躺在担架上的三岁小郎铮高高举起手臂,向解放军叔叔敬礼;双腿都断了的女孩高莹被救出时露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阳光男孩薛枭坚持让救援人员先救另一个幸存者,自己获救时说“叔叔,我要喝可乐,冰冻的”,终因 时间过长截去右臂;高一学生李阳高举输液瓶对埋在废墟中的同学说“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为他发一条短信,对他在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精神,表达你的敬意。语言要凝练,得体,字数不超过40个。(2分)

5.不少外国文史典故都已经融入到汉文化中,请从下面所列典故中,任选两个做简要解释。(2分)    (1)黑马: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色龙:__________________    (3)橄榄枝:___________________          (4)犹大: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10题(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入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4分)    A  走送之                      B 故余虽愚       几欲先走   (《口技》)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C  足肤皲裂而不知              D 余因得遍观群书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E  当余之从师也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7.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卒/获有所闻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说明。(2分)

10.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讲到“珍惜内在的精神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 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请写出语段中与之表达意思相符的句子,并结合该语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完成11—14。(共8分)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选自《孔乙己》)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 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选自《范进中举》) 11.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段文字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都寄予了作者对主人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态度。     B.孔乙己和范进都是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两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客们对孔乙己是冷嘲热讽,众邻居对范进固然很是热心,但更多地则包含了世态炎凉的意味。     C.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偷东西被打,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中举喜极而疯,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皆是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D.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乙段中还运用侧面描写进行烘托。 12.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 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2分)

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2014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标签: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