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编辑:

2014-06-04

  
(一)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10—11题。(4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2分)
11.苏轼说“不应有恨”,设想一下:“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2分)
                                                                               
(二)比较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注: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日啖刍豆数斗                
13.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故虽有名马      故常奇之       B.策之不以其道          致远之材也
C.千里马常有      故常奇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此其为马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15.甲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乙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甲文提示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乙文中直接描写马“才美” “外见”的句子是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其实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两文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2分)    

标签: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