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一、二、五单元复习及模拟试题(一)

编辑:

2014-05-31

【模拟试题】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2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迸发(    )     诘问(    )     修葺(    )
舆论(    )     揩油(    )     渲染(    )
2.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惊心动(pò)         香气四(yì)         (zì)      情悲痛
问心无(kuì)        专心(zhì)     志    兴高( )烈     
3. 据课文,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他们的     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     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     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放纵:这里是不加约束的意思。
B.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字。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C. 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
 获益匪浅:指得到很多。
D.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指因为口渴而羡慕。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 一进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红光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6. 在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大礼堂的形体如此     ,色调如此     ,我们不能不     建设者     的创造和智慧。
A. 完整   清晰   赞扬   伟大            B. 完全   新颖   赞叹   非凡
C. 完美   清新   赞叹   杰出            D. 完备   新鲜   慨叹   突出
7. 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把下面三项内容组合成一段话。要求着重肯定晓雪在学习方面的优点,语言要简明。(2分)
① 晓雪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② 晓雪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③ 晓雪性格孤僻,不爱接近同学
8. 根据语境仿写一句话,填在短文中。(2分)
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9.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的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根据课文,将下列题中空缺的诗句补充完整(4分)
10.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11. 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
12.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此寄》)
13. 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14. 国破山河在,               。            ,           。
烽火连三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二. 文言文阅读(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 短文《三峡》节选自《        》,作者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分)
16. 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2分)
曦月(    )   素湍(     )   属引(    )   沿溯(    )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    )
18. 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作解释。(1分)
“         ”通“        ”,意思是          
19. 对短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第一段大笔勾勒了七百里三峡的全景,重点描述了高山连绵不断,在阳光和月色下的壮丽景色。
B. 全文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分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
C. 第三段在描述了春冬之时三峡水清,树荣,山峻,草荣的幽美景象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良多趣味”的感叹。
D. 第四段以“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朴渔歌结尾,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20.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  现代文阅读。(12分)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脘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一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了,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 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我卖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的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20.“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一本好。”句中的“这本书”是指(    )(1分)
A.《毁灭》      B.《铁流》     C.《毁灭》和《铁流》以外的书
21.“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一句比喻手法,它是把      比作     ,作用是      。正确的答案是(    )(2分)
A. 手——竹枝——表明因日夜工作,操劳过度,手指干瘦。
B. 竹枝——手——表明因日夜工作,操劳过度,手指干瘦。
C. 他——竹枝似的手——表明因日夜工作,操劳过度,手指干瘦。
22.“我”断定对方“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的依据是(    )(2分)
A. 穿着特别       B. 带有严肃和慈爱交织着感情关心“我”买进步书籍
C.“我”平常没有见到过 
23. 找出“不平常的人”关怀“我”的语句。(3分)
A.                     B.                    C.              
24.(4分)在刻画人物时,这段文字运用的方法是       描写,先后依次描写了       ,
,        ,        和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四. 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6分)
父亲挑书
① 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60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 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 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6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 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a)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宏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 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象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第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 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料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身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下都是星星,(b)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⑦ 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
⑧ 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c)我会让它像春风跟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25. 填空:“父亲挑书”这件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是          ,地点是        
26.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②段中“样子潇洒得要命”并不是要赞美“我”的样子,而是为了衬托父亲。
B. ③段中“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C. ⑤段中的“蹒跚”和“踉跄”在文中含义完全相同。
D. 第⑥段中的波折号和第⑧段中的两个波折号在文中的作用不一样。
27. 对文中加线句子(a)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B. 做人要有良心,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去报效家乡父老。
C. 做人不能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作敢为。
D. 做人要图实惠,不虚荣,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28. 对文中加线句子(b)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星星”是实写,在夜里,行人往往要借助星光走路。
B.“星星”是虚写;全句表现“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
C.“星星”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指“我”在父亲的激励下,借星光走路。
D.“像”是比喻词,表明这个句子是比喻句,“我”是本体,“星星”是喻体。
29. 对文中加线句子(c)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个比喻句,“春风”比喻书,“种子”比喻渴求知识的心田。
B.这是个比喻句,用父亲挑书来比喻春风哺育种子。
C. 这是个比喻句,“春风”比喻父亲挑过的书,“种子”比喻“我”。
D. 这句话表明,在人生之路上,“我”要像春风一样跟父亲学习。
30. 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概括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一位慈爱、勤劳,虽有点固执但善于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农民。
B. 一位勤劳、善良,对生活有独特看法的农民。
C. 一位慈爱、勤劳,遇事比较固执的农民。
D. 一位勤劳、善良,没有远见但非常实在的农民。
31. 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全文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第③段有插叙。
B. 文章在刻画父亲时运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
C. 文章以记叙为主,兼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D. 文章首尾呼应,详略得当;详写父亲挑书出发,略写挑书路上。
32. 请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2分)

五. 作文(40分)
33. 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注意:①“书”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作文主要内容只要与“书”相关,都符合要求;
② 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③ 题目自拟

标签: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