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编辑:sx_bij

2013-06-07

[编者按]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威廉希尔app 为您整理的“2013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2013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1、 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 (shě) 阡陌qiān mò) 便要还家(yào) 诣太守 (yì)

B、案牍 (dú)濯清涟 (zhuó) 亵玩 (xiè) 鲜有闻 (xiān)

C、轩敞 (xuān) 箬篷 (ruò) 钩画了了(liǎo) 选贤与能(jǔ)

D、决眦入归鸟(zì) 老妪 (yù)幽咽(yān) 垂髫(tiáo)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左手倚一横木

C、 选贤与能 D、初极狭,才通人。

3、 下列加横线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渴而死 B: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C: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下列词语跟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e:珠可历历数也f:不足为外人道也

A ab B de C:cf D:df

5、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②渔人甚异之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⑤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⑥箬篷覆之

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⑧宋孟浩然之广陵

A ①⑤②③⑦④⑧⑥ B ③④⑤②①⑦⑥⑧

C①④②⑤③⑦⑧⑥ D ①⑤②⑥⑦③④⑧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北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其《桃花源记》是诗《桃花源诗》的序。

B、《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说”,是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D、《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8、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            D.能以径寸之木

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2分)

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10、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俨然(yán) 濯洗(zhuó) 多髯(rán) B.阡陌(qiān ) 淤泥(yū) 禾黍(shǔ)

C.垂髻(tiáo) 亵玩(xiè) 绮丽(qǐ D.邑人(yì) 鸿儒(rú) 矜寡(guān)

11、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1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桃花源记》——散文——晋代——陶渊明

B.《爱莲说》——骈文——唐代——刘禹锡

C.《石壕吏》——五绝——唐代——杜甫

D.《大道之行也》——散文——战国——孟子

14.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惘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稀少) B.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

C.货恶其弃于地(恶: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16.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8.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几句用法不相同的是( )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9.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0.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这是一篇 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 )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叙事明理 D.寓情于理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盛蕃 蕃: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19.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

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

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

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

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

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灯):践踏。②策:通“册”。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④

恬:心神安适。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25.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

.文学常识填空(10分)

一、(8分)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选自《________》,“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

(3)山不在高,__________。水不在深,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句,内容自定。(2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四。写作(40分)

按要求作文。

(1)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

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中心;

2、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标签: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