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ij
2013-06-07
[编者按]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威廉希尔app 为您整理的“v”,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复习题
一、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缘溪行( ) 2、便扶向路( ) 3、芳草鲜美( )4、落英 缤纷( )( )5、渔人甚异之( ) 6、欲穷其林( ) 7、便舍船( )8、仿佛若有光( )9、才通人( )10、欣然规往( ) 11、俨然( )12、桑竹之属( )13、阡陌 交通( )( ) 14、鸡犬相闻( )15、悉如外人( )16、黄发 垂髫( )( )17、并怡然自乐( )18、乃大惊( )19、具答之( )20、便要还家( )21、咸来问讯( )22、率妻子( )23、遂与外人间隔( ) 24、乃不知有汉( )25、无论魏晋( )2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7、皆叹惋( )2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9、辞去( ) 30、不足为外人道也( )31、遂无问津者( )32、处处志之( )33、及郡下( )34、诣太守( )35、寻向所志( )36、遂迷( )37、寻病终( )38、未果(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__ _为线索,按照 桃林, ____桃源, 桃
源的顺序来记叙渔人的所见所闻。
2、作者详写桃林的美,用意是什么?
3、文章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桃花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桃源社会怎样的特点?
5、你认为桃花源中人是为什么叹惋?
6、桃花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8、作者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所以作者虚构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解词:
①选贤与能( )②亲其亲( )( )③矜、寡( )④男有分( )⑤女有归( )⑥力恶其不出于身( )⑦盗窃乱贼而不作( )( )( )⑧不必为己( )⑨故外户而不闭( )( )10、是谓大同()11、孤、独( )12、不独子其子( )( )
二、 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三、理解
1、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的核心是什么?
2、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是
3、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
标签: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