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题

编辑:sx_bij

2013-06-06

[编者按]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威廉希尔app 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题”,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

A.嫣红(yān) 诧异(chà) 哽咽(gěn) 毡子(zhān)

B.瞭望(liào) 蹊跷(qī) 蜷曲(juǎn) 点缀(zhuì)

C.阿房(páng) 澎湃(pài) 逶迤(wēi) 骨碌(lu)

D.懵懂(měng) 踉跄(qiàng) 宁可(níng) 蔫巴(n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 )

A.年届四十的王刚本来身强体壮,不幸被查出身患癌症,一下子步入了风烛残年。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D.万籁俱寂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清,一地风光,还是云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3.选出语言连贯的一组( )

咸阳市拥有文化繁荣、交通便利、 等项有利条件,是十分理想的投资场所。 A.丰富资源、活跃市场 B.资源丰富、市场活跃

C.丰富资源、活跃市场 D.资源丰富、市场活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明自习课没来,老师断定他大概又去游戏厅了。

B.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我对长征有了很深的了解。

C.美妙的钢琴声吸引了我的视线,我忍不住驻足倾听。

D.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以对。

5.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七律•长征》和《长征组歌》,都以诗的形式,歌颂了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B.《草》是一部革命回忆录,歌颂了周副主席和红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

C.《把牢底坐穿》是首现代诗,作者在诗中抒发了革命志的壮士豪情,表达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D.《枣核》一文中“枣核”既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5分)

6.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道谦 矗立 酣然入梦 调虎离山 千锤百练 围追堵截

泥泞 笼罩 花天酒地 掐指一算 据礼力争 镜花水月

洋溢 遨游 灰飞烟灭 民怨沸腾 苛捐杂税 故弄悬虚

改 正

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④感时花溅泪, 。

(5)商女不知亡国恨, 。

(6) ,铁马冰河入梦来。

(7)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8)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 。

二、阅读理解 (共51分)

(一)阅读《晏子使楚》一文,完成8-12题(15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秆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5分)

齐之习辞者也 吏二缚一人诣王

齐人固善盗乎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9.翻译下列句子:

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2分)

译:

②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2分)

译:

10.“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子是怎么样巧妙应对楚王的羞辱的?(2分)

答:

1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2分)

(二)、阅读,完成13-16题。(14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3.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3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1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摆渡老人,完成17-22题(22分)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7.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6分)

18.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和________的心情。(2分)

20.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4分)

21.“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6分)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若有需要请以字母代替。③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参考答案

1—4 CDAC

5.歉 炼 理 玄

6—8 略

9.计划、打算 即使 隐患(祸患) 代词,代饥民的行为

10.(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

11.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3分。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酌情给分)

12.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深刻广泛的影响。(2分,“深刻”“广泛”有一即可)

13.①小说中关于百年后上海过江隧道、地铁、跨江大桥的描绘。②关于将在上海举行万国博览会的预言。(每点2分,共4分)

14.①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②推动文化交流。③成就思想和理念的创新。④把中国更加全面地推到世界面前。(每点1分,共4分)

15.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提出了新的分论点(每点2分,共4分)

16 “财富”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一种关心弱者、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

17.一位小姑娘送一笔财富给在下雨天给她打伞的人

18.①这是对人物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对位她打伞的人充满了感激,并为从一个陌生人那里得到帮助而感到快慰,更为美好的现实满足了她良好的愿望而感到快慰;

②这一句简短的话表现了“他”对外国小说中的小姑娘的同情,也表现了“他”对小姑娘生活的那个社会人们的麻木和冷酷的惊讶

19.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两个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的对比,同一个心愿的两种不同结局的对比。通过对比,深刻而鲜明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20.略

21.略

三、作文略

标签: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